摘要:可就在这条吐槽下面,同一个人又补了一句:“但直播画质真香,舍不得退。
“戴了十分钟,鼻梁像被夹了老虎钳。
”——这是Ray-Ban Meta二代眼镜评论区里点赞最高的吐槽。
可就在这条吐槽下面,同一个人又补了一句:“但直播画质真香,舍不得退。
”矛盾得真实,像极了当代人对新科技的纠结:一边嫌重,一边真香。
先说香在哪。
上一代Meta眼镜只能拍500万像素的照片,发朋友圈像用座机截图;二代直接拉到1200万超广角,1080P 60帧,最长60秒,一键推流到Instagram。
博主们最懂:以前拍vlog得举手机,现在眨眨眼就能录,双手解放,走路都像拍MV。
数据不会骗人,2023年9月发布,一年卖出142万台,是首代的4.7倍,预计明年再翻三倍。
不是用户突然爱上负重训练,而是“拍得清楚”四个字,抵得过五十克压鼻梁。
可压鼻梁也是真疼。
整机50克出头,比传统眼镜重了一倍多。
官方调研里,19.5%的人戴半小时就摘,剩下76%说“能接受但确实沉”。
更尴尬的是续航:满电四小时,配合充电盒能续八次,听起来够用,可谁出门记得给眼镜盒充电?
地铁上掏出眼镜盒插线的画面,比掏充电宝还社死。
但别急,技术圈的老哥们已经卷疯了。
去年ChatGPT 3.5刚火,今年就有团队把大模型塞进眼镜腿:实时翻译菜单、识别人脸、甚至帮你总结会议。
想象一下,开会时老板滔滔不绝,眼镜在耳边悄声提示“他第三遍重复季度目标了”,社畜瞬间回血。
谷歌、苹果、Snap全在憋大招,专利图一个比一个科幻:AR导航箭头直接铺在路面,外卖骑手再也不用低头看手机。
最野的是互联网厂的打法。
他们不靠卖硬件赚钱,眼镜只是AI服务的“门票”。299美元?
那是友情价,真正的利润在后端:用户每天拍十条视频,云端自动剪辑加BGM,想下载高清版?
开会员。
用习惯后,换别的品牌就像让iPhone用户去用安卓,浑身难受。
这招小米熟,现在轮到眼镜了。
市场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能卖30亿美元,年增40%。
听起来像画饼,但想想AirPods刚出来也被嘲“剪不掉的耳环”,现在地铁里人均一对。
眼镜的终极形态可能不是“戴在脸上”,而是“长在身体上”——轻到忘记存在,强到离不开。
到时候回头看50克的Meta二代,大概就像现在看初代iPhone的home键:笨重,但划时代。
所以,现在买不买?
一句话:想尝鲜当博主,闭眼入;鼻梁敏感党,再等等。
毕竟技术迭代的速度,比鼻梁消肿快多了。
来源:执着的菠萝3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