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刘爱芝:用坚守深耕乡村讲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13:06 1

摘要:在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满腔的热忱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扎根,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浇灌着每一株幼苗的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躬耕不辍”的深刻内涵,她就是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教师、班主任兼校办主任刘爱芝。

在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满腔的热忱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默默扎根,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浇灌着每一株幼苗的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躬耕不辍”的深刻内涵,她就是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教师、班主任兼校办主任刘爱芝。

以趣为核让乡村课堂“暖”起来

“同学们,咱们看看PPT上的‘收心小任务’,假期结束啦,该把心收回课堂了。”走进沫阳镇平岩小学四年级教室,刘爱芝正站在讲台前,指尖轻点课件,用温和有力的声音开展收假收心课。

课堂节奏明快,刘爱芝不时停下提问,引得学生们纷纷举手;遇到“如何安排课后时间”等问题,便组织小组讨论,教室内瞬间响起交流声。原本带着假期慵懒、坐得稍显松散的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渐渐挺直腰背,眼神也从起初的些许涣散变得越发专注,紧紧跟着讲台前的身影。

“刘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上课特别生动有趣,生活里也总关心我们,教了我们好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都特别喜欢她!”学生马国艳的话语里,满是对刘爱芝的亲近与喜爱。

正在上课的刘爱芝

“让课堂充满快乐,孩子才会爱上学习。”这是刘爱芝坚守的教学理念。在她看来,乡村孩子基础相对薄弱,死记硬背只会消磨学习热情,唯有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才能真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也正因如此,她花大量时间钻研教学方法,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内容;有时,也会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观察植物,用亲身经历撰写观察日记。

面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她推行“分层教学”——利用午休、放学后为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对一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组织征文和劳动技能比赛。在她的努力下,班级语文成绩稳居年级第一,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刘爱芝说,作为老师,既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也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学生就像地里的树苗,不会都长得一样高,但老师要做的,是尽全力帮每一棵都长得更高、更壮。

以爱为桥为留守未成年人“筑”暖巢

“教育是用耐心浇灌,用细节温暖。”这是刘爱芝常挂在嘴边的话。平岩小学地处麻山腹地,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很多学生都是留守未成年人。刘爱芝所带的班级有29名学生,其中留守未成年人21名。这些孩子大多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调皮叛逆,有的则沉默寡言。如何走进这些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成为她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正在家访的刘爱芝

谈及教学中印象最深的学生,她总会提起罗小丽——这个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生活的孩子,刚入校时自卑敏感,还常靠调皮捣乱吸引注意,同学们都不愿亲近。面对这样的学生,刘爱芝没有一味说教,而是先摸清其家庭处境、探寻行为背后的原因,再针对性引导,从小事帮她建立自信。在刘爱芝的悉心关怀下,曾经孤僻叛逆的罗小丽渐渐蜕变,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自信,还主动融入班级,成了大家眼中乖巧懂事的小伙伴。刘爱芝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温暖,用细致的陪伴与引导,才能帮他们找回自信、拥抱成长。

“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这是刘爱芝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关爱留守未成年人“三多”原则。在她心中,多看一眼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多问一句可深入了解他们的难处,多帮一把便会给孩子温暖与力量。

以责为舟在多重角色中“显”担当

在平岩小学,刘爱芝是公认的“多面手”。既是四年级班主任,负责班级大小事务;又是语文老师,深耕教学一线;还兼任学校办公室主任,承担着文件处理、会议组织、资料整理等繁琐的行政工作。三个角色无缝切换,她却从未让任何一项工作“打折扣”。

作为班主任,“家校共育”是刘爱芝的工作重点。每学期,她都会走遍学校周边的村寨,给每个学生做一次家访,哪怕山路崎岖、雨天路滑也从未间断。为了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她存下所有家长的电话,组建班级微信群,定期分享学生的课堂表现、活动照片;对留守未成年人,她还会单独和其父母视频通话,让家长隔着屏幕看到孩子的进步,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刘爱芝与同事进行知识探讨

身兼办公室主任,行政工作琐碎又繁重,但刘爱芝总能合理安排时间,从不耽误教学。为了不影响上课,她常常把文件带回家,晚上等孩子睡了再加班处理;学校筹备教研会议、迎检材料,她总是提前到场,把流程、资料梳理得井井有条;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无论是教学课件制作,还是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帮忙,成了大家眼中“温柔又靠谱”的大姐姐。

“刘老师是个温柔又坚定的人。”同事钟丽说,作为新老师,自己刚入职时手足无措,刘爱芝主动帮她熟悉家访流程,教她怎么调动课堂气氛,在教育教学和家长沟通上,刘爱芝也给了她们很多帮助,工作上认真负责,生活里也特别关心同事。

以坚守为笔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守的人终会绽放光芒。刘爱芝在乡村教育一线已坚守九年。这9年里,她见证了平岩小学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加入了乡村教育的队伍。而她自己,也从当初那个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

九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勉教学,她的付出换来了诸多荣誉:先后斩获贵州省“微课”应用竞赛三等奖、黔南州“一师一优课”小学组三等奖,两次获评县级优秀班主任,还在罗甸县课堂教学改革系列评比中多次拿下二、三等奖。

“刘老师虽年轻,却已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副校长李剑评价道。他说,刘爱芝既有工作热情,又具备扎实的教学与管理能力,还敢于担当,充满活力与凝聚力,更是年轻教师中的标杆。

刘爱芝课后与学生在操场交流谈心

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念。刘爱芝始终以热忱扎根乡村校园,用行动诠释对教育的执着。当被问及为何能在乡村小学坚守9年时,她指着窗外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眼中满是温柔:“你看他们多像星星,虽然有的亮一点,有的暗一点,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光和热,每一颗都能闪亮。我愿意做那个给他们光和热的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刘爱芝坚定地说,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她将继续以坚守为笔,以爱为墨,描绘出更多关于成长与希望的美好图景。

特约通讯员 王常青 岑依依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