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播州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关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近年来,播州区通过实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集成,加大科技应用,推动玉米单产提升,提高粮食产量,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玉米是播州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关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近年来,播州区通过实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集成,加大科技应用,推动玉米单产提升,提高粮食产量,切实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在播州区马蹄镇平海村的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往来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排排挺拔的玉米秆被整齐地吞进机械,金灿灿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而入运输车中,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撒回田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农机手王朋告诉记者,机器收割省时省力,一亩地,10分钟就收完了,连玉米脱粒和包装,如果说是人工,五个人估计一天也做不完。
而这一高效作业场景,正是播州区大力推行的玉米整建制生产模式带来的显著成效。该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零散种植的局限,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为发展方向,构建覆盖从种到收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种植大户李代发便是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他家九亩多的玉米地,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最终收获,全流程依托机械化作业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目前,播州区已建成集中连片、技术集成的绿色高产高效玉米示范区3万余亩,在单产方面,9月4日通过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等专家到马蹄镇验收净作玉米百亩方高产示范地,平均亩产可达906.56公斤,产量表现突出,较传统种植方式550公斤每亩增产64.8%。
通过玉米“一增五改”技术配套推广应用后,统一(种子、机耕机播、种肥同播、飞防、机收)等新品种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推广,3万亩20个镇乡街道的项目区内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28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增产又增效”的双重目标。
播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德珍说:“今年3万亩玉米示范区预计平均亩产700公斤,现在的市场价是2.4元每公斤,总产值有50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给老百姓带来了增产增效。”
随着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项目的持续推进,全区玉米种植正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下一步,播州区将强化科技赋能,积极引进和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玉米产业提质增效,使其真正成为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引擎,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通讯员 李兴群 杨洋 李成强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潘树涛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