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丢一句暴论:能把英语补习班的钱省下八成的,可能是今天刷到董宇辉这一段话的家长。
先丢一句暴论:能把英语补习班的钱省下八成的,可能是今天刷到董宇辉这一段话的家长。
昨晚那场直播,他掰开揉碎讲布鲁姆教学法,弹幕里飘的全是“原来我家娃的问题出在第二层”。
听起来像卖课话术,可他说得实在太细,把“怎么陪写作业”拆成了六份小甜点,吃完嘴里没苦味,反而尝到娃可能开窍的预兆。
第一层是“记住”,多数家长早把它玩成了噩梦:娃背apple、banana来回卡壳,家长血压飙升。
董宇辉给的小动作很反常规——不考拼写,考“在哪儿见过”。
比如地铁上的“Caution”牌子、可乐瓶身的“Zero”,让记忆的钩子挂在真实视野里,孩子心里先画地图再填单词,背得反倒快。
第二层“理解”常被误会成“给我翻译中文”。
他提醒家长,试试让娃用一句话解释给扫地机器人听;要是机器人能执行,就过了。
孩子为了讲明白,自然把被动语态、时间顺序全捋直,语法还没骂就开始自己长骨头。
第三层“应用”,他最爱拿超市当教室。
给娃二十块预算,让写个小英文购物清单:三样水果、两样蔬菜、一样零食,不准中文。
结账时多收了钱,娃得当场英语交涉。
真把语言当钞票花出去,舌头就不再打结。
第四层“分析”,他说别讲大道理,回到日常。
问孩子《小猪佩奇》里乔治为什么总失败、佩奇用什么句子安慰。
把动画片暂停,逼他拆解情绪词的使用场景,比刷十本《优秀作文范例》管用。
第五层“评价”,不少家长直接跳过,觉得是专家的事。
董宇辉用打分表解决:每晚让娃给妈妈的外卖英语备注评星,一星差在哪儿,五星好在哪儿,写三句理由。
写的过程里,娃会自动捡起连接词、程度副词,大人只需要管住手不打断。
第六层“创造”听起来最玄,他却给了一个笨办法——“家庭剧本杀”。
一周编一集,每人拿三张随机卡片:地点、任务、意外,全英文讨论剧情,录成小短剧。
录完不剪辑,留点磕巴才像家庭纪念册,下次娃自己就想抠细节,因为故事是他们的,不是老师的。
整场听下来,最意外的不是方法,而是节奏:布鲁姆六层并不是爬梯子,孩子在任意一层卡住,都可以溜下来补位,再冲上去。
换句话说,今天背不会不代表明天不会创造,语言像水草,来回摆动才是活着。
直播间有人担心自己是哑巴英语,怕带偏孩子。
董宇辉丢下一句“你跟娃一起学,他看你查词、磕巴、再查,就明白语言不是天生的,是他长大也能掌握的工具”。
屏幕那头瞬间静了,隔两秒齐刷刷“下单”被“谢谢”压了过去。
学英语不是抢跑,而是陪孩子把世界说明书慢慢翻完。
那些嚷嚷着“一年级必须两千词”的焦虑贩卖机,在这一刻突然失声。
来源:草地之上肆意躺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