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下午5点多,广州有家幼儿园门口,跟平时一样堵得挪不动脚。突然有个5岁小娃,指着路边的招牌一个接一个念:“XX超市、XX药店、禁止停车……” 旁边家长全看傻了——要知道,这么大的娃,能认几十个字就挺不错,这小娃居然能把整条街的招牌都念下来,足足上百个!
初中文化奶奶火了!没报1分钱早教,5岁孙子半年认1000字,方法笨到没人信
幼儿园门口炸锅!5岁娃能念完整条街招牌,奶奶一句话戳中家长心窝
前两天下午5点多,广州有家幼儿园门口,跟平时一样堵得挪不动脚。突然有个5岁小娃,指着路边的招牌一个接一个念:“XX超市、XX药店、禁止停车……” 旁边家长全看傻了——要知道,这么大的娃,能认几十个字就挺不错,这小娃居然能把整条街的招牌都念下来,足足上百个!
打听之后更热闹了:教娃认字的是孩子奶奶,就初中文化,没给娃报过一节识字课,没买过一套贵的识字卡,就半年时间,硬是让娃认了1000多个字!
当场就有家长急着问:“我给娃报的3000块早教班,学了仨月才认50个字,您到底用了啥特别的方法啊?” 奶奶笑着说:“哪有啥特别方法,就是用了些‘笨招’,你们照着做,自家娃也能行!” 这“笨招”到底有多简单?为啥比几千块的早教班还管用?咱们今天就说个明明白白!
争议点先摆上台:4-6岁到底能不能教识字?幼儿园说“不提倡”,奶奶偏要做,结果反转了
先跟大家唠个事儿,现在好多家长都被“幼儿园不提倡提前学”这句话捆住,觉得教娃认字就是“提前学太多”,会让娃上小学后没兴趣学。
但小宝奶奶当时根本没管这个——小宝4岁半上中班那阵,每次出门都盯着路边的广告牌看,走一步指一下:“奶奶,这个字念啥?那个字咋写?” 有回路过超市,娃指着“牛奶”俩字问了不下五遍,奶奶突然反应过来:“这娃不是瞎问,是真对字感兴趣啊!”
后来奶奶专门去查了查,才知道4-6岁是娃的“识字敏感期”,就跟春天种庄稼似的,这时候给点阳光雨露,种子就能长得特别快;要是错过了,等秋天再种,不光费劲,还长不好。
这里必须说个实在话:幼儿园说“不提倡提前学”,是怕老师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逼娃学,不是不让家长顺着娃的兴趣慢慢引导!小宝奶奶就踩对了这个点,有次幼儿园老师跟她说“别教太多”,奶奶回了句:“我没特意教啊,就是娃问我我就说,跟他玩游戏时顺带提一嘴。” 结果到期末,小宝能自己拿着绘本念故事,老师都挺惊讶。
现在好多家长刚好搞反了:娃3岁就逼着坐那儿背识字卡,等娃4岁多真对认字感兴趣了,又因为“幼儿园不提倡”不敢教,这不就是把好好的机会浪费了嘛!
第一招:把大街当课本,超市里玩“找字游戏”,娃认1个字比背10张卡片还牢
小宝奶奶的第一招,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这也算方法?”——就是每天带娃出门,看见啥字就指给娃看。
早上送娃去幼儿园,路过早餐店,指着“包子”“豆浆”说:“你看这俩字,咱们每天吃的包子,就是这俩字;你爱喝的豆浆,是这俩字。” 下午接娃放学,去公园遛弯,就指着“小草”“小花”“垃圾桶”念。有时候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奶奶就掏出手机,当着娃的面查:“奶奶也不认识这个字,咱们一起看看它念啥,啥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找字游戏”,比如今天定个目标找“水”字,祖孙俩从家里出发,一路找过去:矿泉水瓶上有“水”、超市门口的海报上有“水”、公园喷水池的牌子上也有“水”。小宝每次找到,都跟发现宝贝似的喊:“奶奶我找到了!这里有‘水’字!” 奶奶就蹲下来跟他击个掌:“你这小眼睛真尖,比奶奶看得都快,这‘水’字是不是在哪儿都能见到?”
就这么玩了俩月,小宝光“水”“火”“山”“石”这种生活里常见的字,就认了快200个。奶奶说:“你让娃坐那儿背‘水’字,背10遍他可能明天就忘了,但他自己找了10回‘水’字,这辈子都忘不了。”
再看看咱们好多家长,花大几百买一沓识字卡,让娃坐在小椅子上,一张一张念,娃念错了就凶:“这么简单都记不住!” 结果呢?娃越念越烦,到最后看见识字卡就躲,钱花了不说,还把娃的兴趣全搞没了。
第二招:40块钱绘本用6年,从“奶奶读”到“娃讲给奶奶听”,这波血赚
除了出门找字,小宝奶奶还有个“秘密武器”——一套不到40块的绘本,叫《爱上汉字》,一共8本,从去年用到现在,小宝都快翻烂了。
刚开始,是奶奶每天晚上给小宝读,读的时候不着急,指着字慢慢念:“你看这个‘日’字,像不像咱们每天看到的太阳?这个‘月’字,是不是跟晚上的月亮一个样?” 这套绘本好就好在,每个字都有全彩的插画,还有从甲骨文到现在楷书的变化图。比如“山”字,甲骨文就画了三座小山丘,小宝一看就懂:“哦,原来‘山’字是这么来的!”
读了一个多月,有天晚上,奶奶刚翻开绘本,小宝突然指着“日”字说:“奶奶,这个是‘日’,太阳的日!” 又指着“月”字说:“这个是‘月’,月亮的月!” 从那以后,每次读绘本,变成小宝念一句,奶奶念一句;再后来,小宝能自己捧着绘本,给奶奶讲完整的小故事了。
奶奶说:“这套书不到40块,我问过了,能用到小学6年级,算下来一天才几分钱。那些动不动就上千的识字课,教的内容跟这绘本里差不了多少,还不如咱自己在家慢慢读。”
这里要提醒下家长,选识字绘本别瞎买,就看两点:一是字要跟生活相关,别一上来就教“饕餮”“貔貅”这种不常用的生僻字;二是要有图有故事,别全是干巴巴的字,娃看两眼就没兴趣了。像小宝看的这套,每本就讲21个常用字,还配上小故事,娃看得进去,也记得住。
奶奶也踩过坑!逼娃一天认20个字,结果娃看见字就哭,这教训一定要记牢
不过小宝奶奶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她也踩过咱们好多家长都会踩的坑——逼娃识字。
刚开始小宝认了几百个字,小区里其他奶奶都夸:“你家小宝真聪明,认识这么多字!” 奶奶听了心里挺高兴,就想让小宝多认点,每天定个目标:必须认20个字,认不完就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玩具。
结果呢?有天晚上,小宝认“鸟”字,总把“鸟”和“乌”搞混,奶奶急了,嗓门就大了点:“你咋这么不认真?这俩字就差一个点,你看不见吗?再念10遍!” 没想到小宝“哇”地就哭了,把书扔在地上说:“我再也不认字了!”
那天晚上,小宝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奶奶看着娃的小脸蛋,心里特别难受:“我这是干啥呢?本来娃挺喜欢认字的,我这么一逼,反倒让他讨厌了。” 从那以后,奶奶再也不定目标了,娃想认就认,不想认就玩,没想到这么一来,娃反而更愿意认字了,有时候自己拿着绘本,能安安静静看半个多小时。
这事儿给所有家长提个醒:别拿“为你好”当借口逼娃!你以为是让娃多学东西,其实是在一点点磨掉娃的兴趣。就像你不爱吃香菜,别人非得逼着你吃,你能喜欢吗?娃也一样,他愿意学的时候,学一个顶十个;他不愿意学,你逼他学一百个,转头就忘了。
为啥“笨办法”比高价早教还管用?3个真相,戳中无数家长的痛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些方法看着都挺简单,为啥效果这么好?小宝奶奶的“笨办法”,其实藏着3个早教班都学不来的真相。
第一个真相:抓住“敏感期”,比啥都重要。4-6岁的娃,对文字就像对玩具一样好奇,你稍微引导一下,他就愿意学;可要是等娃过了6岁,对文字的好奇心没那么强了,你再想教,就得花双倍甚至三倍的力气。就像春天栽树,轻轻一栽就活;冬天栽树,你得盖草帘、浇温水,还不一定能活。
第二个真相:在生活里学,比坐在那儿学更有效。娃认“苹果”这俩字,你拿着识字卡让他念,他记不住;但你拿着苹果,指着上面的“苹果”标签念,他一下就记住了,因为他知道这俩字对应的是自己爱吃的苹果。生活就是最好的课本,路边的招牌、超市的货架、家里的冰箱,到处都是能学的字,根本不用花钱报班。
第三个真相: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是家长的“焦虑”。很多家长给娃报早教班,不是因为娃需要,是因为邻居家娃报了,同事家娃报了,自己不报就慌。可你有没有想过,娃坐在早教班里,心里想的是外面的滑梯,根本没听老师讲课,这钱花得有意义吗?小宝奶奶没那么多焦虑,就顺着娃的兴趣来,反而让娃越学越开心。
普通家长照着做就行!4个实操步骤,明天就能用,零成本见效快
肯定有家长问:“我也想跟小宝奶奶学,具体该咋做?” 别着急,4个步骤,明天就能上手,不用花一分钱。
第一步:先给家里“贴满字”。找几张白纸,写上“门”“窗”“桌子”“椅子”“电视”“冰箱”,贴在对应的东西上,娃每天看一眼,看久了自然就认得了。比如娃要开冰箱拿酸奶,你就指着“冰箱”俩字说:“你看,这是冰箱的‘冰’,这是冰箱的‘箱’。” 不用特意教,顺其自然就行。
第二步:出门别光顾着看手机,带着娃“找字”。送娃上学、买菜、遛弯的时候,别自己低头刷手机,多跟娃说:“你看那个牌子上写的啥?咱们一起念念。” 就算你不认识,也别不好意思,当着娃的面查手机,还能让娃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大人也需要学习”。
第三步:选对绘本,每天读15分钟就行。不用买太贵的,就买那种有图有故事、讲生活常用字的绘本,每天晚上睡前读15分钟,不用逼娃认字,就慢慢读,指着字念,时间长了,娃自然就认识了。要是家里有识字APP,也可以偶尔给娃玩会儿,但别超过20分钟,别让娃盯着屏幕太久。
第四步:别跟别人比,娃今天比昨天强就够了。别老说“你看隔壁小明都认500字了,你才认200字”,每个娃都不一样,有的娃认字数快,有的娃画画好,有的娃能说会道,都很优秀。就像小宝,刚开始认“山”字,学了3天还记不住,现在不也认了1000多字?给娃点时间,他会给你惊喜。
小编有话说:比起“识字小达人”,娃愿意学、学得开心才是真本领。
看完小宝奶奶的事儿,我想起之前有个朋友,给5岁的娃报了3个识字班,每天放学就往培训班送,娃每天哭着说“不想去”,朋友还说“现在累点,以后就轻松了”。结果呢?娃不仅没认多少字,反而对看书、写字都特别抵触。
其实咱们当家长的,总想着“不能让娃输在起跑线上”,可有时候,咱们所谓的“起跑线”,反而成了娃的“绊脚石”。小宝奶奶没多少文化,也没多少钱,但她懂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娃愿意学,比啥都重要。
她带娃在大街上找字,不是为了让娃多认几个字,是为了让娃觉得“认字是件好玩的事儿”;她给娃读绘本,不是为了让娃当“识字小达人”,是为了让娃享受跟奶奶在一起的时光。而恰恰是这种不着急、不功利的心态,让娃在半年内认了1000多字。
所以啊,别再纠结“要不要报早教班”“买不买识字卡”了,明天出门的时候,指着路边的招牌跟娃说一句“你看这个字念啥”,晚上睡前给娃读15分钟绘本,比啥都强。咱们要的不是一个“认了多少字”的数字,是一个愿意主动学习、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娃,你说对不?
来源:蘇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