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卖惨?西方最新研究:日本人对原子弹的耐受性比想象中更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20:19 3

摘要: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标题为《研究发现广岛和长崎幸存者中仅1%死于辐射癌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近期,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标题为《研究发现广岛和长崎幸存者中仅1%死于辐射癌症》。

此文一出,立即引爆各大网络。大家纷纷表示:“原来原子弹‘不致命’啊,日本还真是双标呢”。

话说日本当年的核爆幸存者中,究竟有多少是因辐射致死的?倘若核辐射真的不致命,日本为何屡屡拿它说事?

追踪数十万幸存者生命轨迹

在《金融时报》发表的这篇文章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菲利普•托马斯表示:

“当年胖子和小男孩轰炸日本后,一共留下了32.4万名幸存者。但经过几十年演化,仅仅只有3100人死于核辐射诱发的白血病或癌症”。

可见,核辐射虽然危险,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危险。如此看来,日本当年的“核武受害者”说辞,就有点夸大其词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研究数据,究竟是哪来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RERF这个机构了。RERF,也叫原子弹伤害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美日共同赞助的权威科研机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RERF就启动了一个名为“寿命研究”的项目。至于研究对象,则是当年被原子弹轰炸过的日本平民。

他们包括9.4万名广岛和长崎的幸存者,以及数十万附近城市中受辐射剂量低的人。这些人加起来共计32.4万,全力配合着RERF的调查。

从1950年到现在,RERF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持续追踪这些人的健康状况、癌症发病率,以及死因。通过层层收录,最终铸就了一个庞大、全面的数据库。

而本文开头的托马斯教授,就是利用RERF提供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和解读。

只有1%的人死于核辐射

托马斯教授拿到数据库以后,直接运用数学和统计模型,将剩余幸存者的寿命、未来死因和感染情况,推算到了2055年。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几乎囊括了所有幸存者的一生。

通过这个大模型,托马斯计算出:在这32.4万人中,有3100人死于辐射引发的癌症,至于其他幸存者,则各有各的死因。

换言之,那些被核辐射弄死的人,其实也才不到1%。数据之惊奇,令人瞠目结舌。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日本以前是在卖惨啊。所谓的核辐射杀伤力,其实是被日本刻意夸大的,至于实际的致癌风险,其实比想象中要低。

此前,日本曾口口声声说:“原子弹一炸就致癌,谁也逃不过”。为此,日本还拿出了剂量对比,来佐证自己的说法。

日本研究人员表示,那些广岛、长崎活下来的幸存者,他们承受的辐射剂量,平均高达2.25戈瑞。而英国核工业年允许的剂量,也才0.025戈瑞。两者之间差了100倍。

如果用胸部CT来做对比的话,差距更加明显。胸部CT一次辐射大概为0.007戈瑞,这个数据跟核爆幸存者所承受的辐射剂量相比,足足差了321倍。

所以无论怎么看,日本那些核爆幸存者,都是过着痛不欲生的生活。毕竟这差距太吓人,搁谁身上都心惊肉跳。

然而,从当前幸存者的人均寿命来看,结果却令人出乎意料。即便承受了如此高的核辐射剂量,那些幸存者的平均寿命,仍然超过了78岁。

要知道,咱们中国的人均寿命,也才78岁。至于日本的整体人均寿命,也才84岁。和那些幸存者相比,堪堪差了6岁而已。

可见,原子弹带来的核辐射,确实没啥杀伤力。倘若原子弹真能致癌的话,为啥那些幸存者活这么久?

最关键的是,如今的日本,对于那些核爆幸存者的关心乏善可陈。目前来看,仅有4000多人,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医疗补助。跟全体幸存者相比,占比不到5%。

可见,日本自己都不把这当回事。不然的话,为啥对这些幸存者如此吝啬?

日本爱打“受害者悲情牌”

既然日本自己都对幸存者不管不顾,那为啥还要在国际上大张旗鼓的宣传呢?根据专业人士的分析,这其实是基于日本政府的名声考量。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利用“广岛、长崎受害者”的身份,满世界打悲情牌。通过一系列政治和道德操弄,来PUA全世界。

见人就说自己过的有多惨,广岛、长崎人民有多无力。如此一来,就能掩盖自身“二战加害者”的形象了。

此外,日本还能通过夸大辐射事实,来增加原子弹的恐怖性。这样就能攻讦反法西斯阵营,为自身的侵略暴行洗罪开脱了。

可以说,日本作为一个小而精的民族,确实学到了“知小节而无大义”的精髓。

最令人感到愤懑的是,日本还开启了无限双标的策略。

一方面,日本政府拿着“核爆受害者”的剧本,年复一年的表演;另一方面,一堆日本政客又跑到靖国神社去拜鬼,祭奠甲级战犯。

如此矛盾的行为,直接坐实了日本又当又立的形象。虽然日本自己觉得玩的一手好平衡,但其拙劣的表现,早已被无数国际同仁给看穿。

核辐射真的不会致癌吗?

说完了日本的双标,咱们再来聊聊核辐射究竟会不会致癌?毕竟这玩意儿都谈论了好多年了,如今突然被推翻理论,貌似让人有点不能接受。

那么从科学角度来讲,原子弹爆炸后,到底会致癌吗?

首先,核辐射的致癌特性,是确立的,这一点在科学界已经达到了共识。

因为核辐射的中的α、β、γ射线,以及中子等,都具有极高的能量。一旦这些射线穿透人体细胞,立马就能撞击DNA分子,并造成DNA链断裂和碱基损伤。

把DNA链撞断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个后果可就大了去了。

众所周知,所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是由DNA链决定的。无论是大脑,还是心脏,亦或是肌肉皮毛,都是由DNA调控后的产物。没有DNA的指导,任务器官都很难长好。

倘若DNA链条被核辐射打断,那么此时DNA的复制和转录,就没法正常运行了。

DNA一罢工,细胞分裂也就容易出错。稍有不慎,就会爆出一堆没用的细胞。更有甚者,直接发生基因突变,让人体器官秒变“异形”。

在这个过程中,抑癌基因会失去刹车功能,从而无法阻止细胞的恶性分化。而原癌基因,则像磕了药一样,让细胞无限增殖。

当所有的细胞都如脱缰野马般狂奔的时候,人体也就乱套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细胞就会不断积累,久而久之,癌症不请自来。

核辐射致癌是概率学

既然核辐射确实能致癌,那为什么托马斯教授又说:只有1%的核辐射幸存者死于癌症呢?

关于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概率学了。严格来讲,所谓的辐射致癌,并不是100%的致癌。只有受到极高剂量的核辐射冲击,才能让人体瞬间死亡,或者出现重大癌变。

至于一般的核辐射剂量,大多是不会杀死人类的。即便人体接触到它,其癌变率也很低,你想患癌都患不上。

那么问题来了,核辐射不是打断DNA链了吗?为啥不会100%致癌呢?

是的,DNA链是断了,但断链DNA并不代表癌症就会准时降临。它只是增加一生中的患癌概率,让你提前感受到患癌危机而已。

举个例子,假如没有核辐射,你在60岁的时候,患癌概率大约是50%。一旦有了核辐射,那么你的患癌概率就可能涨到55%了。

现在大家懂了吧?癌症固然可怕,但把锅全扣在核辐射上,确实是不对的。

托马斯教授还表示:所谓的癌症,在老年群体中,本就是一种常见病。即便没有辐射,75%的老人,最终也会死于癌症。

广岛、长崎的那些幸存者,他们当中尽管有大量老人都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但辐射给他们造成的影响,的确是微乎其微。所以说,日本这些年给原子弹扣的帽子,确实是太大了。

正如“吸烟有害健康”

如果大家还是不能理解的话,可以把它想象成抽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社会上的共识,因为研究早就表明,吸烟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然而,在10万吸烟群体中,却只有几千人死于肺癌。至于其他烟民,要么死于心脏病和中风,要么死于车祸。可见,真正致命的罪魁祸首,往往都不是民众公认的那个“凶手”。

至于日本的话,恰恰就是利用所谓的“几千人”样板,代入了整个核爆幸存者群体。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来试图博取国际同情,并为自己过去的罪行开脱。

现如今,英国学者通过RERF的数据,直接打脸日本,让其无地自容。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再想通过原子弹来洗白自己,就显得理屈词穷了。

假如日本真有那么“善”的话,那为啥还要排放核污水呢?这满世界的核污水,难道不比广岛长崎当年所受的污染大?

可见,真正的双标之主,当属日本那些左右横跳的政客。当打脸数据一出,这些双标客们就只能偃旗息鼓。

来源:说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