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座,不止是座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09:25 1

摘要:明·高濂《遵生八笺》:高九寸,方圆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书斋闲处,可以坐禅习静,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低调承万千,无言胜有言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尤其擅长摆弄“物”。

以“榻”为例,《长物志》《遵生八笺》《考槃馀事》中都曾提到短榻的形制和摆放:

明·高濂《遵生八笺》:高九寸,方圆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书斋闲处,可以坐禅习静,共僧道谈玄,甚便斜倚,又曰弥勒榻。

明·文震亨《长物志》:高尺许,长四尺,置之佛堂、书斋,可以习静坐禅,谈玄挥塵,更便斜倚,俗名“弥勒榻”。

清乾隆紫檀束腰三弯腿葡萄纹榻

雅俗的鉴赏标准因人而异,但他们对于“物”的那份真挚热爱是相同的——在他们看来,陈设位置、搭配物件,甚至空间与氛围,都大有文章可做。

器座,就是在这样一种审美需求指引下不断发展的特殊工艺品。它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其主要功能却是衬托它物。

清早期紫檀一木整挖六角器座

每一件艺术器物都要通过“器座”来加以承托、固定、展示,并通过“座子”把艺术品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欣赏者。

一件好的艺术品,也只有通过相匹配的器座,才能达到她最美好的展示效果,艺术品的灵魂也只有通过“器座”的衬托挖掘才能被人欣赏和充分领悟。

清 黑漆描金木雕仕女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文人喜欢为器物配上一个底座,文房器物也不再是单一的书房陈设或用具它和底座一同搭建的雅玩环境,给人带来无穷的趣味。

清人绘 《弘历古装像轴》局部

据专家学者研究,器座的诞生可追溯至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出土的少数原始彩陶器物中,其底部不仅起到稳固性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造型特点,而且这些造型特点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考虑,还具有与其所承载的部分共同体现一定审美特征的属性。

这种情况在商周青铜器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甗”(yǎn),它本是一种厨具,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甗下部鬲的设计往往会带有很强的装饰性。

兽面纹甗 故宫博物院藏

簋的下部更是如此,以故宫博物院藏有的这件格伯簋为例,它的下部就完全是一个方座,仅作承托功能,却能使整器显得更为庄严神圣,增色不少。

格伯簋 故宫博物院藏

在器物本身增添底座的作法还一直延续到了后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两汉时期的灯具......都有精美的底座设计。

由于宋元以来家具业的发展,精巧的器座制作获得了宋元以来宫廷至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尤以晚明至清代著称。

清人绘《是一是二图》局部

清代时期的器座更是呈现了大勃发的发展状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影响。

在画作《弘历观画图》中就可以看到,桌面上陈列的各类珍玩,都是制作极为精良的器座。

清郎世宁等 《弘历观画图》局部

在中国传统工艺史上,器座是与陈设器物既有联系又彼此分离的常用物之一,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功能价值。

器座文化兴起于文人雅士阶层对于书房空间及其陈设品味的建构,既要体现审美趣味,又要体现工艺水平。

清 黑漆嵌螺钿玉石花蝶纹八孔圆座故宫博物院藏

唐 三彩座故宫博物院藏

器座形态千变万化,并无限制,最重要的是与所托之物相辅相成。

清 白玉莲花纹盒

器座,或简或繁,有的仅是车削出束腰结构,下附底足;有的雕刻各样纹饰随形而为;还有的是榫卯结构攒接而成。

以外还有博古架,多宝格,插屏座及其他按炕桌,方几和香几等造型缩小的座子。

清早期黄花梨束腰马蹄腿带托泥器座

清早期黄花梨束腰带托泥六角形器座

它们应器物造型之变化而变化,使简约的器物更见隽永,使精致的器物更为秀美,既起加固作用,又起陪衬作用,而且又无喧宾夺主之嫌,不夺器物之光辉,造型设计极其合理。

器座工匠只能创作不能模仿,器座随型而制,全属孤品。

清 紫檀三角如意纹底座

清乾隆 乌木雕卷草纹方形倭角器座

此外器座还要烘托主题,两者配置更要浑然一体,从而引发观赏者之美感,除平衡主器稳定强调美感。

工匠并不需要因循习气,落入超久窠臼。可以凭借个人造诣,在形制,大小,纹饰,材质上自由构思,尽情发挥。进而使得器座既与器物浑然一体,又别有巧思,独具匠心,与器物相互辉映。

清顺治 寿山石雕罗汉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铜鎏金烧蓝寿桃形盖盒及红木透雕器座

清代 玉马及银鎏金嵌宝石鞍辔摆件配黄花梨嵌银丝器座

有些时候,清代藏家也会巧用精雕细琢的立式木座来配衬古玉璧,将之当作插屏使用,可见艺术珍藏有时候也要借助座子,方能以最佳面貌示人。

清 痕都斯坦青玉茄式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青玉镂雕龙凤牡丹纹花熏故宫博物院藏

清 白玉衔竹枝双鸟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文人及风雅之士素喜搜集灵石,并置于清幽的书斋内细心赏玩,而各类藏品之中,此类供石或许最须仰仗座子以作支撑。

供石与座子若配置得宜,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顽石即摇身一变,化作一件让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品。

清 太湖石文房贡石(红木座)

清 珍珠灵璧石高瞻远瞩赏石(红木座)

器座需要美,却更需要美得“适度”,若是喧宾夺主,反而会美得突兀,使器物本身失色,不仅“两败俱伤”,更会影响空间布置的全盘大局。

当然,器座绝非一味迎合主体的附庸物。真正优秀的器座,它既能作为审美个体单独存在,彰显自我风采,又能巧妙融入陈设环境,成为主体器物的最佳拍档。

清 黑漆描金勾莲云蝠纹器座故宫博物院藏

器座的存在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正所谓

“大德不逾”。

器座,正如同物中君子,沉稳坦荡,腹有诗书,虚怀若谷,能在配角位置上安之若素,这是“物”能给予人的精神力量。

研习社珍藏↓↓↓

清早期黄花梨束腰带托泥六角形器座

清早期黄花梨束腰马蹄腿带托泥器座

清中期紫檀荷叶纹三足器座

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