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张核子的故事,还得从2020年那场新冠疫情说起,那时候,全国上下都绷着根弦儿,核酸检测成了每个人生活里绕不过的坎儿,你出门得做核酸,上班得做核酸,连买个菜都得掏出个绿码来,那是个全民核酸的年代,而张核子,就抓住了这个天大的“商机”。
一个靠核酸检测起家的人,能在短短半年内狂揽4.5个亿,张核子这个名字在疫情那几年可是响当当的。
他被人叫作“核酸大王”,风光得不得了。
可谁能想到,这位“大王”的故事里藏着那么多猫腻,甚至还牵扯到核酸造假的风波?
作者-晨 编辑-晨
要说张核子的故事,还得从2020年那场新冠疫情说起,那时候,全国上下都绷着根弦儿,核酸检测成了每个人生活里绕不过的坎儿,你出门得做核酸,上班得做核酸,连买个菜都得掏出个绿码来,那是个全民核酸的年代,而张核子,就抓住了这个天大的“商机”。
张核子不是什么医学世家出身,也不是天生就跟基因检测有啥缘分,他早年其实是个挺普通的家伙,2000年左右跟老婆一起搞过别墅装修,还弄了个“红石别墅设计”的牌子,混得还行,后来又试过做计算机硬件、服装生意,但都没啥大起色。
直到2012年,他成立了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核子基因),开始搞基因检测和亲子鉴定,这才算找着点门道,可真正让他翻身的,还是疫情这股东风,2020年,新冠病毒一来,核酸检测的需求跟火箭似的蹿上了天。
张核子这人,眼光毒得很,他立马调整方向,把公司业务全转到核酸检测上,核子基因一下子在全国铺开了摊子,检测点开得到处都是,据说,他手下的核子华曦实验室在全国多个城市接下了大单,光检测人次就超过7亿!
这数字听着就吓人,更夸张的是,2020年3月到9月这半年,他公司硬生生赚了4.5个亿!朋友们,你算算,这得是多大的手笔?普通人一辈子都摸不着这么多钱,他半年就给整到手了,那时候,张核子真是风光无限,外界管他叫“核酸大王”,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子“救世主”的气场。
民间还流传一句话:“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张核子,”这话听着多牛,简直就是把他捧上了天,可谁也没想到,这风光的背后,埋着多大的隐患,好日子没过多久,张核子的麻烦就来了,2022年11月25日,兰州那边爆出一条新闻,直接把他的“核酸帝国”给掀了个底朝天。
那天,兰州市的防疫人员在转运阳性患者时,发现了一件邪门事儿:有几个明明确诊的人,健康码上的核酸结果居然显示是阴性!这可不是小事啊,核酸结果出错,意味着病毒可能在社区里偷偷传播,后果谁敢想?
赶紧一查,问题出在哪儿?原来是核子华曦实验室干的好事,他们把检测异常的人直接改成了阴性,还把核酸码弄成了绿色,这操作,简直是拿人命开玩笑!当时疫情虽然没刚开始那么严重了,但防控还是重中之重,这么一搞,谁不慌?
万一真有人因为这个“假阴性”到处跑,传染开来了,那得多大的祸?消息一出,全国哗然,有人骂他是“国难财贩子”,有人说他“拿命换钱”,还有人直接喊着要把他拉去“游街示众”,这事儿闹得太大,监管部门也坐不住了,立马介入调查。
结果发现,这不是核子华曦第一次出问题,早前,2020年4月,他们在济南的实验室就因为乱处理医疗废物被罚过2万块,医疗废物可不是闹着玩的,里面全是病菌,要是没处理好,污染环境不说,还可能传染疾病,可这罚款对张核子来说,估计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他压根没当回事儿。
再往深挖,他的公司扩张得太猛,管理早就乱了套,新手员工一大堆,检测流程漏洞百出,为了赶进度赚钱,连最基本的准确性都顾不上,2022年那一年,他还一口气注册了16家公司,打着“为7亿人做过基因检测”的旗号到处招摇。
可这么大规模的扩张,质量能跟得上吗?答案显而易见,跟不上,于是,核酸造假的事儿,就这么一点点浮出了水面,风波一出,张核子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街,可他本人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一开始压根没吱声,低调得跟啥似的。
核子基因的业务也开始走下坡路,疫情渐渐平稳,核酸检测的需求没那么大了,他的“核酸帝国”自然也就没了往日的辉煌,到了2025年初,事情终于有了新进展,1月23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因为一起劳动争议案,对张核子的公司强制执行了20多万元。
啥叫劳动争议?简单说,就是他欠了员工的工资没发,人家告上法庭了,结果核子基因没履行法院的判决,张核子作为法定代表人,直接被限制了高消费,啥意思就是他现在坐不了飞机高铁,连住个好酒店都不行,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
2月10日,这事儿上了热搜,网友们一看,乐了:“核酸大王也会有今天?”“半年赚4.5亿,现在连20万都拿不出来?”“活该,大快人心!”确实,这落差也太大了吧,曾经呼风唤雨的张核子,如今连基本的生活自由都被限制,咋看咋觉得有点讽刺。
更惨的是,他的公司也撑不下去了,天眼查的数据显示,核子基因对外投资的66家公司里,已经有21家注销了,其中不少还是2022年之后开的,也就是说,他想靠新业务翻身,可压根没翻起来,自食恶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以为张核子就这么认输了?那可不一定,这家伙韧性还挺强,疫情结束了,他没闲着,又开始琢磨新路子,2023年的时候,有消息说他想搞预制菜,还瞄上了光伏和房地产,后来又传出他要研究“低升糖”大米,说是给糖尿病患者造福。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可没人买账:“从核酸跨到大米,这跨度也太离谱了!”“隔行如隔山,他行吗?”今年3月,张核子还在社交媒体上露了面,发视频回应当年的核酸造假风波,他说那只是“录入错误”,不是故意造假,还顺便讲了讲自己为啥能跨界做基因检测。
可这解释,谁信?舆论早就把他钉在了“发国难财”的耻辱柱上,他再怎么洗也洗不白,眼下,他的“低升糖”大米项目前景不明,市场反应冷淡,加上欠薪被限高的负面新闻,他想东山再起,怕是没那么容易。
现在张核子的日子过得可不咋地,法院的限制高消费令还没解除,他还是“老赖”身份,公司业务也没见起色,曾经的“核酸大王”,如今成了个笑话。
信息来源: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