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大量喝茶的糖尿病患者,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4大伤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7 08:12 1

摘要:糖尿病本身就是个对生活节奏非常敏感的状态,饮食、作息、情绪、运动,每一样都牵动着血糖的波动。茶,本是饮品,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某些身体负担的“帮凶”。

对于不少中老年人来说,一杯热茶几乎成了生活的仪式感。

早上醒来泡一壶、饭后斟一杯、傍晚坐在阳台听广播时再来点,日子在茶香中慢悠悠地晃着,仿佛就是岁月最温柔的模样。

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和临床观察却开始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茶喝得太多,尤其是控制不好量与种类,身体可能悄悄地吃不消了。

喝茶并不是错,问题出在“过量”和“错喝”。

糖尿病本身就是个对生活节奏非常敏感的状态,饮食、作息、情绪、运动,每一样都牵动着血糖的波动。茶,本是饮品,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某些身体负担的“帮凶”。

不少人会疑惑,茶不是天然的吗?里面还有茶多酚、儿茶素,很多说法都说它抗氧化、降脂、护血管呢。是的,这些功能并不是空穴来风,但适用人群、剂量、身体情况都得考虑。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环境,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中老年人,代谢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高效,肝肾功能也开始逐渐变得“挑剔”。这时再拼命往身体里灌浓茶,等于在给本就忙不过来的身体,又多添了几分负担。

从临床上看,以下这几种伤害是比较常见的。它们不是“吓唬人”,而是许多病友在不经意间走过的弯路。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得其实不差,但总觉得身体沉,喝点浓茶提神,慢慢地就离不开了。后来查出尿蛋白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才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那几杯浓得发苦的普洱上。

茶里的咖啡因和茶碱,会刺激肾脏加速代谢,尿量一多,体内的液体、电解质也容易跟着流失。如果血糖控制本就不稳,这种“过度脱水”可能让肾脏受损的速度加快。糖尿病肾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损伤在某一天“爆雷”。

还有一类风险,往往被忽视:低血糖。

很多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尤其是一些苦味较重的绿茶或生茶,喝完精神了,胃口也开了。但空腹喝茶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还可能让血糖骤降。在没有摄入食物的情况下,喝茶反而成了“削弱防线”的一环。

临床上,曾有位糖尿病老年患者在饭前喝了两杯浓茶,结果餐后出现出汗、手抖、站不稳的情况,血糖一测只有3.1mmol/L。当时家里人还以为是低血压,差点耽误了治疗。后来仔细回想才意识到,是茶喝得太猛了。

这种情况,在服用降糖药的患者中更常见。茶本身会影响肠道对糖分的吸收,加上药物作用,一不小心就“双管齐下”,把血糖拉得太低。尤其是那些本身就胃口不好、吃得少的老人,更容易在这种“无声的对抗”中吃亏。

再说说消化系统的问题。

不少老年人都有胃部不适的经历。年轻时不当回事,年纪大了才发现,胃这个器官,其实很怕“刺激”。茶,尤其是空腹状态下的浓茶,会让胃液分泌过多,甚至刺激胃黏膜,引发反酸、烧心、胀气等反应。

而糖尿病患者中,胃轻瘫的比例并不低。所谓“胃轻瘫”,就是胃排空变慢,吃进去的东西不容易下去,人会感觉饱胀、恶心、吃不下饭。如果这个时候还喝大量的茶,就像在原本就拥堵的道路上再加一辆大车,怎么能不堵?

有的患者反映自己长时间喝茶后,反倒变得没胃口。原本以为是因为“清淡养生”,其实是胃给出的求救信号。

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没想到:茶也会影响骨密度。

茶叶含有草酸,草酸容易和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本就面临骨质疏松的风险,如果再长期大量喝茶,尤其是在缺钙又不补钙的情况下,骨骼的脆弱程度可能会悄悄加剧。

一些研究也指出,摄入大量咖啡因的群体,尿钙排出量会增加,这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骨头不是一下就断的,而是日复一日的小流失,最后在某个弯腰、摔倒的瞬间,突如其来地“断了”。

这些身体的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们就像长年累月的水滴一样,敲打着身体的某个角落,直到某天,终于塌了一块。

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喝茶了。关键在于“适量”“合适”和“搭配得当”。

临床营养建议中也指出,适度饮茶可以带来一些益处,比如帮助代谢脂肪、改善血管弹性等。但“适度”这两个字,得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饮茶最好选择温和、低咖啡因的红茶、白茶或经过发酵的熟普。而绿茶、生茶这类“刺激性”较强的品种,则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在空腹、低血糖风险高的时候。

饮茶时间也很重要。饭后半小时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时间点,既避免了空腹刺激,又不影响对营养素的吸收。茶水的浓度也不宜太高,有时候淡淡的茶汤,比黑得发亮的浓茶更适合这类人群。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有些人习惯在茶里加枸杞、红枣、桂圆等,但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这些配料的含糖量。不是所有的“养生茶”都适合糖友。

人到晚年,每一口入口的东西,其实都在和身体“谈条件”。

有时候,放弃那一杯浓茶的满足感,换来的可能是肾脏的喘息、骨头的坚韧,和胃的轻松。

日子已经不再是为了“拼”,而是为了“稳”。稳住了身体,才能稳住生活的节奏。

如果实在喜欢喝茶,也不妨把它当作一种“精神调料”,而不是“生理依赖”。偶尔一杯,慢慢品,胜过每日几壶,囫囵吞。茶可以是朋友,但别让它变成“隐形的敌人”。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张志刚,陈亮,余文,等.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与饮茶习惯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3):173-177.

[2]李欣,王晓燕.不同类型茶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842-846.

[3]郭晓晨,刘芳.糖尿病老年患者低血糖事件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45(01):89-93.

来源:刘医师科普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