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此外,凉爽的秋风降低了温度,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此外,凉爽的秋风降低了温度,但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这种特点称为“秋燥”。
我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时节,鸿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迁飞,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百鸟开始储存食物以备过冬。
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收获谷子、高粱、大豆等夏季作物,采摘新棉,同时选种留种,抢种冬小麦。华北地区大秋作物成熟,忙完秋收忙秋种,做好送肥、耕地、防虫等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收获水稻、谷子等作物,加强晚秋作物田间管理,防止低温霜冻及病虫危害。华中地区收获迟、中水稻和夏玉米,采摘棉花,加强晚玉米的水管理,筹备种麦。华南地区秋雨绵绵,需及时抢收农作物,预防阴霉腐烂。
白露也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习俗。譬如“收清露”一项,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认为秋露可延年益寿、治病强身。采集百草、百花露水封存,以备煮茶、配药或润眼之用,晋唐时期流行制作眼明囊、承露囊为礼互赠。
由于白露时节昼夜温差显著,民间素有“白露勿露身”的讲究,提醒人们应避免赤身受寒。饮食方面也需应季调整,《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白露节气时,成都桂花也迎来盛花期。在市区,成都市文化公园、百花潭公园、杜甫草堂,高新区的桂溪公园,天府新区的兴隆湖畔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桂花的区域,新都桂湖公园桂花也种植较多,被称为桂花村的温江区岷江村,种植桂花树面积较大,市民朋友们可以前往观赏。据了解,成都桂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桂,一种是丹桂。今年的金桂、丹桂基本同期开放。
白露,是秋的信使,它悄然划分夏炎与秋凉,提醒大地万物顺应天时、沉淀酝酿。愿你我亦知进退、懂滋养,在这渐深的秋意里,身心皆安,步履从容。
来源:最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