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100多年后,2001年的秋天,距离北京1100多公里的关中平原深处,一个叫刘小样的农村女人也开始“意识觉醒”,发出了属于她的那声呐喊。
1879年,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写下的《玩偶之家》里,女主角娜拉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女性意识的觉醒”。
而在100多年后,2001年的秋天,距离北京1100多公里的关中平原深处,一个叫刘小样的农村女人也开始“意识觉醒”,发出了属于她的那声呐喊。
“宁可痛苦,不要麻木!”
那一年,刘小样发誓一定要改变,她收到了央视《半边天》节目的邀请,她在节目中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梦想,她说生活太平了,她说想要真正地为自己活一次。
之后节目组的导演,一直跟她保持联系,从2001年到2010年,刘小样去了很多地方,她分享着自己看到新世界的喜悦,也分享着自己和过去不同的生活。
然而在2010年之后,刘小样却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导演也跟她失联了。
一直到2021年,终于又一次见到刘小样,而她的现状,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关于刘小样的故事,还要从1968年开始说起。
刘小样的家,在关中平原的渭河边上,那是一个当地人普遍都靠着种苹果谋生的小村庄。
刘小样是家里的第八个孩子,在她上面,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
刘小样是很喜欢读书的,她也梦想着有一天考上大学,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然而15岁那年,父母却给她办理了辍学手续,让她回家帮着一起照顾果园。
因为他们的苹果园很赚钱,在那个人均月工资不过几十块钱的年代里,刘小样一家守着苹果园,一年能赚一万多块钱。
命运没有给刘小样拒绝的机会,那是的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她离开校园一头扎进果园,而她的命运,也从那一刻发生了改变。
当时村里不少人家都买了收音机,在干农活的时候,大家都会听收音机消遣。
刘小样的家里也有一台收音机,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刘小样第一次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颗渴望自由的种子在她的心里萌芽,她渴望自己能够走出去,渴望自己能过上不一样的生活。
但她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她仍然要日复一日地守着苹果园。
偶尔不忙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坐在渭河边上发呆,她记得读书的时候,她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县城里闲逛,虽然县城不大,但那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一些去南方进货的店铺,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玩意。
那是刘小样很快乐的一段时光,只是后来她退了学,她很久没有去过县城了,她也很久没有与同学联系了,她好奇县城的店铺里又会有哪些新物件,但她却无法知道答案。
1991年,23岁的刘小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隔壁村的一个男青年。
她离开了果园,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刚和丈夫结婚的时候,刘小样曾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幸运,结婚的第一年,丈夫带着她坐火车去旅行,那也是刘小样第一次离开家,去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火车一路行驶,看着沿途的风景,刘小样觉得内心畅快极了。
那个时候的她曾想着,结婚真好,她曾以为自己往后都可以过这样的日子,都可以经常跟着丈夫出去旅行,可以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那一年,刘小样去了西宁和西安,她拍了很多的照片,她在阳光下开心地笑着,那个时候的她,真心觉得生活充满了美好。
然而后面的生活,却并不如她所愿。
结婚的第二年,她怀孕了,之后她就一直留在老家生儿育女,留在老家照顾儿女、老人,料理家里的大小事情。
丈夫常年在青海那边做生意,虽然赚的钱很多,但是一年到头,却难得回来一次。
不过刘小样一家的生活,却还是很让村里人羡慕,因为他们家盖起了二层小楼,上世纪90年代,他们家里买了各种新潮的家电,还安装了一部电话。
可以说,他们家就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村里女人看着刘小样,眼神里有羡慕有嫉妒,大家都说她命好,说她嫁给了一个能赚钱的男人。
丈夫也觉得刘小样很好,虽然他不常回家,但刘小样却把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刘小样也从不抱怨什么,也从来没有什么要求。
所以在她的丈夫看来,他们这一家男主外、女主内,日子会永远这样过下去。
然而刘小样的心里,却始终都渴望着自由,她不希望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束缚,她渴望离开,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她想要畅快地活一次,不为别人,只为她自己。
结婚后,刘小样和在娘家的时候一样,她也是一边干活,一边听收音机。
那是她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后来家里买了大彩电,她便开始看电视节目,在所有的电视节目里,她最喜欢当时央视的《读书时间》和《半边天》。
刘小样想到自己曾经的读书梦,想到自己曾经要去大城市生活的梦想。
她看着一双儿女,看着村里的一切,她叹了一口气,因为她的梦想,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
后来她们村子附近修了高速公路,刘小样听人说,那条公路通往咸阳机场,她便经常抬起头看着飞过的客机,她偶尔还会去村口坐着,听附近高速公路上传来的汽车声。
她渴望有一天能离开村庄,她想到刚结婚的时候,丈夫带着自己去旅游,她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因为她想不明白,为何生活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发展呢?
1995年开始,刘小样一期不拉地看着央视的《半边天》节目,她看了6年,终于在2001年的时候,她鼓起勇气,提起笔给节目组写去了一封信。
那一天,她骑着自行车,一路飞快地骑行了10多里,将那封写满了渴望与期待的信,投在了邮局门口的邮筒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命运即将再次迎来巨变。
或许是命运想要给刘小样一个去看世界的机会,在节目组收到的几袋子信件里面,最终刘小样的信被选中了。
节目组联系刘小样,表示要对她进行采访,但刘小样第一次却拒绝了,因为她担心被村里人知道,大家背后会说她的闲话。
一直到后来,节目组又联系她,刘小样终于同意采访,愿意面对面地说一说心里话。
就这样,在2001年的冬天,节目组从北京来到了刘小样老家所在的县城,准备对她进行采访。为了更好地了解刘小样,节目组在她的家里住了三天,拍了很多的素材,也和刘小样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
村里人都围观看热闹,一开始刘小样有些尴尬,但她后来却还是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那一期节目,题目为《我叫刘小样》。
一个农村妇女有了意识觉醒,观众们看过之后,都好奇刘小样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会怎么走。
节目组的导演也同样好奇,所以接下来的数年里,她也一直和刘小样保持着联系。
那个时候的刘小样,也的确尝试过改变。
当时两个孩子还小,刘小样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帮着村里人去干农活,因为她羡慕城里边有工作、有同事的人,虽然是帮着别人种地,但对于刘小样来说,她每天早出晚归,这让她有一种“上班了”的感觉。
2005年,节目组邀请刘小样去北京参加《半边天》开播十周年的晚会,那是刘小样在1991年之后,又一次坐上火车,并且是去往1000多公里之外的北京。
刘小样激动极了,那也是她第一次去北京,她和丈夫在天安门的金水桥前合影留念,从北京回去后,刘小样又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去外面打工。
于是她在县城找了一份理货员的工作,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县城和家,哪怕是天上下大雪,刘小样也会推着自行车在雪地里跋涉,因为她很看重这份工作,而这也是她活了30多年,人生中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
这份工作刘小样做了两年,一直到2008年,当时商场倒闭了,她正在不知如何是好得时候,一起工作的一个同事邀请她去贵州打工,刘小样立刻点头同意了。
因为她太渴望去外面看一看,太渴望出远门了。
她坐了两天的火车,然而却只在贵阳工作了大半个月,她就再次坐着火车回家了。
因为她觉得那里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适合自己,回家后,她又变得焦虑,于是她又在县城找了一份工作。
后来女儿去了西安上大学,刘小样说自己要去“陪读”,但丈夫知道,刘小样是在家里待不住,于是丈夫送她和女儿上了火车,任由刘小样折腾。
后来刘小样又去了江苏打工,在昆山的一家工厂里,她做了几个月的食堂帮厨,一直到2010年底,丈夫得知她工作不顺心,劝她回老家去,但刘小样却生气了,她觉得对方是要困住自己,于是她和丈夫大吵了一架。
然而当丈夫以为,刘小样真不打算回来的时候,她却又偷偷买了火车票离开了昆山,不过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西安,和女儿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
也是那个时候,节目组的导演和刘小样失联了,她不知道刘小样后来去了哪里,一直到2021年,才终于几经辗转,又联系上了刘小样。
结果却发现,刘小样的人生几经波折,她出去转了一圈,最终却还是回归农村,被生活给困住了。
原来从2011年初开始,刘小样就一直留在老家,再也没有离开过。
不过她虽然留在村里安静地过日子,但她的生活习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经常会从地里摘一些花回家,把它们插在好看的花瓶里,她也会自己酿葡萄酒喝,在下午没事的时候,她会给自己倒上一点红酒,然后吃一块从镇上买回来的点心,她告诉村里人,她是在“喝下午茶”。
偶尔她也会去县城,不过她都是去看电影,她和村里人也都没啥共同语言,大家不理解她,她也不需要被人理解。
生活就这样平静如水,一天天地过去。
后来儿女陆续成家了,她也曾跟着儿女一起外出旅游过,她又去了西安,也去了重庆,但她只是短暂地出门旅行数日,回来后儿女们回到城里继续过日子,而她则回到村里,继续她的乡村生活。
刘小样再也没有动过自己去远行的念头,哪怕后来儿女们要带她去城里住一段时间,她也不愿意,刘小样说自己清醒了,但她偶尔也会和丈夫说,其实她心里生病了。
丈夫始终不理解刘小样,虽然这个忠厚老实的男人,这些年里一直任由刘小样折腾。
偶尔他也会指责刘小样,在拌嘴的时候和刘小样说,如果不是她瞎折腾,他们家也不会过着穷日子。
原来自从刘小样决定出走,丈夫就从青海回来了,他先是在村里务农,后来因为他人好,又见过世面,他又在村委会任职,一个月2000多块钱。
刘小样外出折腾的那些年,她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折腾光了家里的积蓄。
所以他们家也从原本村里最富裕的人家,变成了村里条件最不好的人家。
但刘小样却并不在乎日子是穷还是富裕,她任由丈夫责怪自己,只有偶尔她听烦了的时候,她会说一句:“如果不是当初婆婆生病了,我也不可能回来。”
原来刘小样后来决定留在农村生活,是因为婆婆病倒了,需要她照顾。
她对婆婆很好,一直到2019年婆婆去世,期间刘小样一直都伺候在病床前,虽然村里人都说刘小样是一个“怪人”,但大家也都承认,刘小样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
婆婆过世后,儿女也都结婚了,她又要做好帮儿女带孩子的准备。
自然她的后半生,也就不会再有“出走”的可能了,当然了,她也老了,折腾不动了。
刘小样没有成为“平原上的娜拉”,她几次出走,最终还是向生活和现实妥协,最终选择回归家庭。
站在农村的小院里,刘小样沉默许久,随后她轻生说了一句:“认命了。”
来源: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