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9-7子夜时份,月华如水,岁序白露;心念江南友人,愁思难眠,拈律感怀伤秋以为寄。平水韵七虞。网图侵删。)
夜话溪山灯不孤,篱边菊影怎能无。
若为风月观禅定,那得烟霞写画图。
野旷云横终古老,天寒雁度霎时殊。
清霜入鬓忽如雪,白露生花浑似珠。
叹逝几回悲子美,登高何处见姑苏。
秋凭岁序开银阙,酒并愁心在玉壶。
客里千寻成潦倒,人间四季有荣枯。
(2025-9-7子夜时份,月华如水,岁序白露;心念江南友人,愁思难眠,拈律感怀伤秋以为寄。平水韵七虞。网图侵删。)
一、整体概述
这首《七排·白露》是诗人梅牧心在2025年白露时节,因思念江南友人而创作的感怀伤秋之作。全诗通过描绘秋景、借古抒怀等方式,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人生起伏的感悟。
(一)逐联解析
1. 首联:夜话溪山灯不孤,篱边菊影怎能无。
○ 营造了一种宁静且富有诗意的氛围。“夜话溪山”描绘出诗人在夜晚与友人(或想象中)于溪边山间畅谈的情景,“灯不孤”说明有灯光相伴,不显得孤寂。“篱边菊影”点明时节是秋季,菊花是秋天的代表性花卉,菊花的影子在夜晚摇曳,增添了几分清幽。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一种闲适又略带秋意的基调。
2. 颔联:若为风月观禅定,那得烟霞写画图。
○ 从哲理层面进行思考。“风月”代表自然的美景,“禅定”是一种内心的修行状态。诗人认为如果只是为了欣赏风月而进入禅定,那么就难以用烟霞般的景色来描绘出心中的画卷。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创作关系的思考,暗示了要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才能捕捉到创作的灵感。
3. 颈联:野旷云横终古老,天寒雁度霎时殊。
○ 描绘了广阔而又充满变化的秋景。“野旷云横”展现出野外空旷、云朵横亘的宏大景象,“终古老”强调这种景象历经岁月而不变,有一种永恒的感觉。“天寒雁度”点明天气寒冷,大雁南飞,“霎时殊”则突出大雁飞过瞬间所带来的变化,与前面的“终古老”形成对比,暗示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4. 腹联:清霜入鬓忽如雪,白露生花浑似珠。
○ 此联对仗工整且富有画面感。“清霜入鬓忽如雪”描绘出诗人两鬓染上了秋霜,如同雪花一般,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衰老和时光的匆匆流逝。“白露生花浑似珠”则将白露凝结成的花朵比作珍珠,既写出了白露的晶莹美丽,又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易逝。
5. 第六联:叹逝几回悲子美,登高何处见姑苏。
○ 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叹逝几回悲子美”,“子美”即杜甫,杜甫一生坎坷,其诗作多有对时光流逝、人生苦难的感慨。诗人多次像杜甫一样感叹时光的消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叹。“登高何处见姑苏”,“登高”是古代文人在秋季常有的活动,有思念故乡、感慨人生之意。“姑苏”代表江南地区,诗人在登高时却看不到江南,进一步抒发了对江南友人的思念之情。
6. 第七联:秋凭岁序开银阙,酒并愁心在玉壶。
○ “秋凭岁序开银阙”,“岁序”指时间的顺序,秋天按照时间的规律到来,仿佛打开了银色的宫阙,展现出秋天的壮丽和神秘。“酒并愁心在玉壶”化用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境,诗人将愁绪融入酒中,放在玉壶里,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愁无法排解。
7. 尾联:客里千寻成潦倒,人间四季有荣枯。
○ 总结全诗,抒发感慨。“客里千寻成潦倒”,“客里”表明诗人身处异乡,“千寻”表示不断地追寻、探索,但最终却落得潦倒的境地,体现了诗人在异乡的艰难和失意。“人间四季有荣枯”则以一种豁达的心态看待人生,认为人间就像四季一样,有繁荣也有枯萎,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的坦然接受。
(二)情感表达
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思考,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悲叹、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起伏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用典,将这些情感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二、在这首《七排·白露》中,诗人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更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1、传统秋季意象
● 菊影
○ 含义:菊花是秋季的代表性花卉,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 作用:“篱边菊影怎能无”一句,通过“菊影”点明了秋季的时令,同时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略带忧伤但又不失高洁的情感基调。
● 雁
○ 含义:大雁是候鸟,秋季会南飞,常常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 作用:“天寒雁度霎时殊”,诗人看到大雁在寒冷的天空中飞过,以大雁飞行的瞬间变化,衬托出时光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伤。
2、与诗人自身状态相关意象
● 清霜、白露
○ 含义:清霜和白露是秋季特有的自然现象,清霜暗示着寒冷和衰老,白露则象征着纯洁和易逝。
○ 作用:“清霜入鬓忽如雪,白露生花浑似珠”,“清霜入鬓”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两鬓斑白,如同被霜雪覆盖,体现出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衰老;“白露生花”将白露比作珍珠,美丽却又短暂,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感叹。
● 灯
○ 含义:在夜晚,灯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但在孤独的情境中,也可能反衬出人的寂寞。
○ 作用:“夜话溪山灯不孤”,表面上看灯与人相伴,不显得孤单,但结合全诗的情感基调,这里的“不孤”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更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3、具有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意象
● 子美(杜甫)
○ 含义: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坎坷,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国家命运的感慨。
○ 作用:“叹逝几回悲子美”,诗人以杜甫自比,多次像杜甫一样感叹时光的消逝,借杜甫的形象和情感,深化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悲叹。
● 姑苏
○ 含义:姑苏是苏州的别称,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常常象征着美好、繁华和思念的远方。
○ 作用:“登高何处见姑苏”,诗人在登高时渴望见到姑苏,却无法看到,借此表达了对江南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
4、体现时令和人生感悟意象
● 秋、岁序
○ 含义:“秋”代表秋季,是一个收获与凋零并存的季节,常引发人们对生命、时光的思考;“岁序”指时间的顺序,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不可逆转。
○ 作用:“秋凭岁序开银阙”,秋季按照时间的规律到来,(恰今夜月明星稀【作者自注】,)仿佛打开了银色的宫阙,既展现出秋季的壮丽和神秘,又暗示了时光的循环和人生的起伏。
● 酒、玉壶
○ 含义:酒在古代诗歌中常常是排解忧愁的象征,玉壶则象征着纯洁和高雅。
○ 作用:“酒并愁心在玉壶”,诗人将愁绪融入酒中,放在玉壶里,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忧愁无法排解,同时玉壶的纯洁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之深沉。
三、在梅牧心的《七排·白露》中“叹逝几回悲子美”一句提到了杜甫(子美是杜甫的字),这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1、情感共鸣与身世之感
● 同叹时光流逝: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诗作如《登高》等,充满了对时光匆匆、人生短暂的悲叹。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壮志未酬的感慨。梅牧心在“清霜入鬓忽如雪”中也描绘出自己两鬓斑白的衰老之态,与杜甫一样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流逝。因此,提到杜甫,是因为诗人与杜甫在感叹时光易逝这一点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借杜甫之叹来抒发自己对岁月变迁的伤感。
● 共感人生坎坷: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穷困潦倒,却始终心怀天下。梅牧心在诗中说“客里千寻成潦倒”,表明自己在异乡不断追寻却落得潦倒境地,与杜甫的人生境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这种相似的身世经历让诗人很容易从杜甫的作品和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借杜甫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愁闷。
2、借古抒怀与文化传承
● 借古人以抒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借古人事迹和情感来抒发自己当下的情怀是常见的手法。梅牧心通过提及杜甫,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上伟大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愁绪和感慨更具深度和厚重感。这种借古抒怀的方式,让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梅牧心在诗中提到杜甫,也是对这种诗歌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延续。他以杜甫为精神上的榜样,在白露时节感怀伤秋,延续了古代文人在特定时节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考人生的传统,体现了诗歌文化的一脉相承。
3、深化主题与意境营造
● 深化悲秋主题:秋季常常引发文人的悲秋之情,杜甫的许多诗作都是悲秋的经典之作。梅牧心在白露时节创作此诗,本身就带有悲秋的情感基调。提到杜甫,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秋主题,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在秋季面对自然变化和人生起伏时的哀伤与无奈,让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 营造历史文化意境:杜甫的形象和他的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梅牧心在诗中引入杜甫,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文化意境。读者在阅读时,会联想到杜甫的经典诗作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让整首诗具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美感。
四、在梅牧心《七排·白露》中,以下词句成为了情感变化的关键转折点,体现了诗人从相对闲适到深沉感慨的情感转变过程:
1、“野旷云横终古老,天寒雁度霎时殊”
● 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之前,首联“夜话溪山灯不孤,篱边菊影怎能无”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颔联“若为风月观禅定,那得烟霞写画图”进行了哲理层面的思考,整体情感相对平和、超脱。而此联描绘了野外空旷、云朵横亘的古老景象,以及天寒时大雁飞过瞬间的变化。“终古老”体现出自然的永恒,“霎时殊”突出了生命与景象的短暂易变。这种对比打破了前文的闲适,引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成为情感转向深沉的一个转折点。
2、“清霜入鬓忽如雪,白露生花浑似珠”
● 情感深化的标志:此句进一步将时光流逝的感慨具象化。“清霜入鬓忽如雪”直接描绘出诗人两鬓斑白,如同被霜雪覆盖,形象地展现出衰老的状态,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无情。“白露生花浑似珠”以白露凝结成花如珍珠般美丽却易逝,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这两句诗使诗人对时光的感慨更加深沉,情感从对自然变化的感慨深入到对自身命运的哀伤,是情感变化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3、“叹逝几回悲子美,登高何处见姑苏”
● 情感爆发的开端:诗人开始借古抒怀,以杜甫自比,多次像杜甫一样感叹时光的消逝,体现出与古人在身世和情感上的共鸣。“登高何处见姑苏”则将情感从对时光的感慨延伸到对友人的思念。此时,诗人的情感不再局限于对自然和自身的思考,而是融入了对友情和人生的多重愁绪,情感在此处爆发,变得更加浓烈和复杂,是情感变化的一个显著转折点。
来源:梅牧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