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历史教科书中极具扩张野心的历史观:称在亚欧建立16个政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22:03 3

摘要:要说哪个国家认祖认得最起劲,不看谱只看心情,估计很多人脱口而出“韩国”。毕竟,韩国那套“高句丽是咱们老祖宗、东北就是咱家的后花园”的说法,早已家喻户晓,大家笑着也就习惯了。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方面,韩国其实并不是唯一的活跃分子。你说奇葩不奇葩,土耳其,这

要说哪个国家认祖认得最起劲,不看谱只看心情,估计很多人脱口而出“韩国”。毕竟,韩国那套“高句丽是咱们老祖宗、东北就是咱家的后花园”的说法,早已家喻户晓,大家笑着也就习惯了。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方面,韩国其实并不是唯一的活跃分子。你说奇葩不奇葩,土耳其,这个位于亚欧交界地的国家,也“特别有想法”,在“认祖归宗”的道路上,甚至还要更胜一筹。

聊到土耳其,就绕不开它的前身——奥斯曼帝国。那时候,疆域大得惊人,版图横跨三大洲,最多的时候,几乎能从黑海一路走到尼罗河边。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等到一战的炮火落下,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版图被东拆西割,什么巴尔干、阿拉伯、北非一大堆地方全都分家了,连故土安纳托利亚都曾被列强“近水楼台”,法国和希腊直接驻军,简直令人心寒。可有意思的是,眼看家底都要被搬空,这时候出现了个叫凯末尔的猛人,转眼间风云突变,他带着一帮子人硬是把外来的法国人和希腊人赶了出去,还把原本割给希腊的东色雷斯又夺了回来。那场景,说句不夸张的,跟咱们看的民族英雄电影没啥两样。

打完仗,安顿下来,一大家子人低头一看,发现曾经的辉煌帝国已变成瘦骨嶙峋的新共和国,心理落差,一个赛一个的大。全国上下都在唏嘘叹息,觉得丢掉了祖宗的脸。当时的气氛有多压抑呢?有人说那是“弄丢了魂的年代”。凯末尔这会儿是国家掌舵人,为了从心理上让大家重新站起来,他动起了脑筋——“自信心工程”。只是重塑民族自信不是件简单事,好多国家都喜欢鼓吹辉煌历史:“咱们祖宗多牛啊”“我们从哪里来”。凯末尔决心把土耳其人的家谱往前拉,一直顺着线头找到了塞尔柱帝国。其实,哪儿只是他们呢?你去问今天的土耳其小孩,有的甚至满口讲“我们祖上是从远东草原一路征战到地中海”。

可细究起来,所谓的祖宗“统统突厥人”的说法,其实有点像做香肠——杂七杂八的料一起塞进皮,就叫做“家常味”。实际上,今天土耳其人的血脉,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的突厥后裔,大头还都是安纳托利亚当地人的后代,有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甚至还有早期的赫梯、弗吕吉亚等民族的“基因残影”。这里头的复杂程度,和北方包饺子南方放汤圆一样难解。凯末尔非要一刀切出个“我们都是突厥人”,其实也是“自信工程”的一部分。有些土耳其老爷子私下还会感慨:真正的突厥人,走到今天,怕是剩下“脊梁骨”了,剩下的,大多都变了模样。

最有意思的,还不是凯末尔这套操作,是他的养女阿菲特·伊楠。她脑洞更大,直接对外宣称:土耳其人不光是塞尔柱、奥斯曼的后代,更是整个古代世界、各大文明的祖宗。她还真出版了好多书,讲什么“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帮着埃及人建金字塔”,听起来吧,好像世界地图都是他们家画的。这话说出去,阿拉伯邻居听了直皱眉,伊朗人更是一脸困惑。最逗的是,她还把脚伸到东亚这片“温水池子”,说“我们祖宗帮着建立了最早的中华王朝”。你听听,是不是很像那种“王婆卖瓜型”的自卖自夸?可一查当年世界主流学者写的正史,根本没有这些说法。

再说远点,其实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些“祖上英勇”的段子也挺多。比如,民国初年上海的小报上就在登“咱们华夏祖先发明了地动仪、火药,甚至横穿欧亚做生意”,但这和土耳其的“包圆式认祖”,还是两码事——那是自信+自恋的合体玩法。土耳其教科书,每隔几年还会更新新版地图,不仅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些突厥语系的都算自己的“亲戚”,蒙古、西伯利亚、甚至亚美尼亚也通通纳入“咱们老家的势力圈”。有一回,我看到一本土耳其出版的教科书,上头赫然画着一大片区域,囊括了咱们新疆、内蒙古甚至青海一角。土耳其小学生看着这地图,眼睛都亮了,仿佛世界在等他们“回家”。

讲个生活里的现实段子,很多土耳其人喜欢参加欧洲歌唱大赛,每回有人代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出场,他们都觉得那是“自家兄弟”,完全忽略了各自的历史“恩怨账”。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有个综艺节目,嘉宾一碰到民族问题,话里话外都带着忽略其他民族主体的口气,那种自豪感,大家可以想象下。

不过,真正“认亲”的操作还不止这些。土耳其的历史课本喜欢列出一长串“咱们祖宗建立的伟大王朝”,什么匈奴、回鹘、金帐汗国、莫卧儿、花剌子模汗国……只要哪政权跟突厥语沾点边,哪怕是“远房堂兄”,一律算作“前朝遗产”。你要是质疑一嘴,土耳其学者就会说:“我们游牧民族没历史记载,得借用中国和中亚邻居的史籍”。这听着倒有点自嘲,实际上,更像是历史牵强附会的老把戏。

再比方说,莫卧儿帝国。那可是印度次大陆的霸主,统治过近三百年,可真论血缘,领头的巴布尔其实更多蒙古血统。照土耳其课本的算法,那谁家祖宗没当过世界主人?隔壁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都能舔上一口。

其实历史远比有些人口中的“血亲谱系”要复杂得多。比如,唐朝燕云十六州入辽时,契丹人对自己身份的理解,比现在的“突厥-土耳其”还乱。再远点,匈奴、柔然、阿瓦尔这些老先辈,哪家真能梳理明白自己的祖谱?说白了,就是历史太远,信息太稀,大家都有争议空间。土耳其人要借“认祖”概念唤起民族自豪感,可以理解。但到了“地图开疆扩土”那一步,说什么“长城是修来防祖宗的”,甚至“冒顿单于本可以灭掉华夏,只是嫌同化太快没动手”,这画风就逐渐向段子手靠拢了。

我甚至记得有次和土耳其留学生聊天,说起自己的祖先“东征西讨”,那股洋洋得意的劲头特别像台上评书艺人。如果你认真追问一句,“那你祖上到底是突厥、希腊还是亚美尼亚?”他往往眼一闭:“我们都是土耳其人!”倒也真诚,至于血统嘛——怎么自信怎么来。

说到这一大通,其实全世界做“祖宗文章”的国家不少,土耳其也只是“花样比较多”罢了。人家甚至提出过大突厥主义,想着有朝一日把突厥民族团结起来,建成一个横跨欧亚、从地中海到天山的“大家庭”。一些中亚国家比如哈萨克、吉尔吉斯这种,大部分时候乐意跟它组队,反正平时歌唱、节庆上一块玩,也能沾上点昔日霸主的“光环”。

可话说回来,动辄以认祖为由画疆扩界,这路数听上去太熟了。世界上那些曾经自信爆棚的民族,有几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只是到了今天,拿过去的一堆“高祖、太祖”来撑门面,到底是自信,还是虚张声势?这其实很难说清。或许对于土耳其人来说,祖先是谁,已经不是血缘上的归属,而是一种心理安慰和集体想象;至于真相如何,大多数普通人——无非图个民族认同感,谁又真的在乎一千多年前的族谱?

所以啊,越是历史悠久的地方,越容易生出一堆“自家就是世界中心”的说法。可仔细想想,每一代人都忙着生、忙着活,真凭一纸课本就能找到归属感吗?还是说,所谓的祖先、族谱,本来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今人心里的缺口和执念。

你是不是也想过,假如有一天,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把历史拉直,说“这片土地原本都属于我们”,那地球得变成啥样?其实细想,谁的地盘不是靠一代代人,跌跌撞撞才留下来的呢?讲祖宗的故事好听归好听,如何活好当下,才是真的要紧。

闲话说到这,我倒觉得,历史不是写给祖先和地图看的,更是写给凡人的。就像那句老话:“不用非和谁比祖宗,想明白自己是谁,才能不累。”

来源:草间惬意追蝶的逸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