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红婵的哥哥端上那盘鸡皮金黄、骨边带血的小土鸡,镜头还没切完,弹幕已经炸成两锅粥:南方人说“嫩到弹牙”,北方人回“这不就是啃柴”。
一只白切鸡,把互联网劈成两半。
全红婵的哥哥端上那盘鸡皮金黄、骨边带血的小土鸡,镜头还没切完,弹幕已经炸成两锅粥:南方人说“嫩到弹牙”,北方人回“这不就是啃柴”。
评委一句“肉质略老”,像往热油里泼水,节目瞬间从厨艺秀变成南北口味公审大会。
谁也没想到,真正出圈的并不是刀工火候,而是评委席上那几张明星脸。
潘玮柏对着一碗羊眼睛,筷子悬在半空,表情管理直接下线,镜头忠实地记录了他瞳孔地震的全过程。
有人笑他“怂得真实”,也有人骂“矫情”。
同一帧画面,两种解读,热搜就这么被抬了上去。
岳云鹏更绝。
他盯着五星酒店大厨的料理台,忽然问:“这块抹布多久换一次?
”一句话把后厨空气冻住。
弹幕里立刻分拨:一边鼓掌“终于有人敢说”,一边冷嘲“相声演员懂什么卫生”。
可不管站哪边,大家都忍不住去翻自家楼下小馆子的后厨照片——发现过去那些烟熏火燎的角落,现在竟成了“怀旧滤镜”。
节目组的算盘原本打得响:专业厨师+明星流量=稳赢。
现实却像打翻的调味罐,咸甜苦辣全混一起。
专业评委讲温度曲线,明星评委讲“我吃了想家”;五星大厨被卫生扣分,路边摊高手被嫌“太土”。
标准乱成一锅粥,观众反而看得津津有味——原来吵架比做菜好看。
最微妙的是,屏幕里的厨师还在拼命雕萝卜花,屏幕外的网友已经替他们把剧本写好了:潘玮柏下一集会不会啃虫子?
岳云鹏会不会直接掏检测仪?
没人关心冠军是谁,大家只想看评委翻车。
真人秀的“真人”二字,被这群明星活生生演成了“真人尴尬”。
可吵归吵,节目还是悄悄做了点实事。
有餐厅被点名后连夜换消毒灯,有老字号把半开放式厨房改成全透明,连监管部门都顺着热度搞了次突击抽检。
一位做白切鸡三十年老师傅在节目后直播,边剁鸡边科普“骨里透红不是不熟,是品种”,弹幕第一次出现大面积“学到了”。
说到底,大家争的不是鸡老不老,羊眼睛能不能吃,而是“谁有资格定义好吃”。
五星级的标准遇上小镇的舌头,现代食安撞上传统手艺,每个人都想守住自己那口乡愁。
节目只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让厨房里的硝烟飘到了客厅。
下一次镜头扫过评委席,潘玮柏可能正硬着头皮嚼蚕蛹,岳云鹏或许举着紫外线灯找细菌。
观众还是会笑、会骂、会暂停截图做表情包。
但关掉手机之后,有人默默把外卖备注改成“少油”,有人开始留意餐厅有没有公示检测报告——这大概才是《百厨大战》留下的真正余味:吵得最凶的那群人,其实都在偷偷关心自己明天吃什么。
来源:一往无前露珠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