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他菜,是岗位直接没了——HR把JD改成“会用AI写代码、跑模型,否则免谈”。
“我室友,985计算机,毕业三个月还没找到工作。
”
群里刚弹出这句话,下面一排“+1”。
不是他菜,是岗位直接没了——HR把JD改成“会用AI写代码、跑模型,否则免谈”。
一夜之间,连实习都卷成了“自带GPU算力”。
斯坦福8月报告说22-25岁就业率掉了13%,听着像数字,落到生活里就是:
早高峰地铁不再挤满穿衬衫的应届生,星巴克里却多了抱着电脑改简历的人。
他们刷着Shopify CEO那句“除非AI干不了,不然不招人”,像被点名批评。
纽约联储4月更狠——计算机专业失业率是艺术史的两倍。
哈佛、MIT都有人退学,理由是“再读下去,毕业即失业”。
53%的Z世代在考虑拧螺丝,43%已经放弃原计划。
连AI教父Hinton都劝:“去当水管工吧,至少AI不会修漏水。
”
微软7月列了张“死亡清单”:
口译、笔译、历史学家、乘务员、销售、客服、写作者、CNC程序员、接线员、播音DJ……
共同点?
信息多、规则死、重复干。
AI翻译现在连语气都能模仿,销售外呼能直接复制客户口音,写作者?
喂三句关键词,十分钟出一篇小红书爆款。
另一张“幸存清单”看着像蓝翔招生简章:
采血护士、护工、刷油漆的、修轮胎的、给死人化妆的。
AI缺胳膊少腿,搬不动尸体,也拧不开氧气瓶。
医院更麻烦,数据隐私、伦理审查,AI连病历都不敢乱碰。
但别以为躲进体力活就安全。
会用AI画施工图的水电工,报价单十分钟生成,客户看完直接下单。
不会用AI的,还在现场量尺寸、手画草图,回头就被淘汰。
未来五年,初级白领可能蒸发一半,失业率飙到20%。
不是AI抢人,是会AI的人抢不会的人。
怎么办?
把AI当电钻,别当对手。
今天学三个工具:
1. 让AI写周报,省出时间考个电工证;
2. 用AI翻译说明书,顺手学修空调;
3. 把AI生成的文案改两行,练手感,下次自己写能快三倍。
别怕起点低,怕的是原地不动。
最后问一句:
如果现在的工作明天被AI顶了,你兜里还剩什么技能能换口饭吃?
评论区说说,一起攒个“人类避难清单”。
来源:于山谷赏瀑感受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