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打工人在自身“主营业务”之外寻找一份“副业”渐渐变成一种趋势。一方面,副业作为主业的补充,可以提供额外的一份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主业干的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疲惫感,一份副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刺激与挑战,也许能给平淡如水的生活带来一点
近几年,打工人在自身“主营业务”之外寻找一份“副业”渐渐变成一种趋势。一方面,副业作为主业的补充,可以提供额外的一份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主业干的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疲惫感,一份副业也是一种全新的刺激与挑战,也许能给平淡如水的生活带来一点飞扬的小浪花。怀着这样的美好憧憬,我也踏上了这条寻找副业之路。
我平日里是一家公司的合规审查人员,负责对照公司制度审查员工的工作流程、操作方式是否符合制度规定,需要时刻保持严谨、认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督促问题整改”为己任。这样“一板一眼”的工作做得多了,我对于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副业毫无头绪。
本着“在行动中寻找方向”的原则,我先是在几个知名的招聘网站上输入“兼职”关键词,果然弹出不少招聘启事。我颇有些兴奋地划过一条条信息:“兼职主播”,需要露脸出镜,显然不适合性格内敛的我;“兼职老师”,负责录制小初高语数英等学科题目,要求教师资格证,我连门槛都达不到。直到我看到一家颇具知名度的公司发布的一条写着“零门槛”“线上办公”“适合宝妈”的兼职信息时,顿时眼前一亮!
岗位名称叫“内容运营”,乍一看让我有些不明就里。继续往下浏览,工作内容主要是每天利用中午、晚上的碎片化时间,在某社交平台上进行日常发文和评论互动维护,发文内容是推广某款针对中小学生的线上学习课程。我这才明白这份兼职的性质其实就是线上营销。
我从毕业起就一直从事单位的中后台工作,从未接触过营销这类前台工作,有些陌生感。但这份兼职的工作场景却又是我无比熟悉的领域——作为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妈妈,天然就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同时也是这个社交平台的资深用户,午休和晚上下班后,原本就是我刷该平台帖子的固定时间。刷帖的同时还能挣钱,这不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兼职么!我禁不住一阵窃喜,迅速联系了这家公司。
随后,我按要求加入一个上百人的微信群。群里的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培训后,开始每天布置任务。先是要求我们每天特定时间在该社交平台上多刷学生学习类的帖子进行“养号”。随后,让我们每人发布一条和学生学习、成长教育有关的话题帖进行“起号”。
这项任务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每天和十岁的娃“斗智斗勇”的我,脑海中的“储备话题”足有一箩筐。我精心挑选了其中一个自认为最能引起家长共鸣的话题,以虚心求教的姿态发布到平台上,果然,短时间内就有好几位热心网友给我评论留言。随着帖子的浏览量肉眼可见地迅速增加,我心中乐开了花。晚上,老师在群里点评我们当天的“业绩”时,特别表扬了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个人,称我们的帖子“数据很好”,让我们保持热度,继续维护账号。才兼职了几天我就受到上级的表扬,心中不免有些许得意。
几天后,老师终于在群里发布与产品推广有关的实际工作了——以一名宝妈的身份,发一篇推广产品的软文,不动声色地提及孩子使用了该产品后学科成绩有了显著提升。老师在群里发了几篇“范文”,并嘱咐我们一定要进行个性化修改,不能直接复制粘贴,避免文章千篇一律让人无感,或广告痕迹太重让人反感。我接到指令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拿出平时在单位埋头写公文的认真劲头,结合曾在该平台写过几篇旅行分享类“爆款”文章的经验,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帖子。当日任务轻松搞定,我长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我再次因帖子“流量数据出众”受到老师的公开表扬。老师话音刚毕,我的账号下瞬间多了几名“粉丝”加关注,从用户名判断应该都是群里的“同事”,大概是想向我取经吧。没想到十几年的职场积淀,竟让我无心插柳的兼职工作开出了花,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不亚于自己在单位获得优秀员工的称号。我越发志得意满起来,感到自己正在兼职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然而,我的兴奋劲才刚刚上头,就因接下来的工作挑战而急转直下。
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每天发布类似的产品推广软文,并积极回复潜在客户的问询,再将他们对接给产品公司正式的销售人员。成功获客后,我们即可从产品公司取得提成收益。但让我犯愁的点是,我压根就没有使用过这款产品,不知道课件的质量到底如何,不确定学生上课后是否会真的获益。常年从事合规工作练就的严谨性格,叠加深植于骨子里的道德感此刻在提醒我,对一件自己都不了解的商品夸夸其谈是否妥当?想到这儿,回看自己帖子中那些为推广产品而写的极尽溢美之词,如芒在背。特别是当有学生家长真诚地发信息跟我交流产品体验时,我无法坦然地直接套用老师教的话术自如应对。
然而,不能有效获客就意味着无法取得提成收益。为了打破内心的桎梏,我询问老师能否体验一下该产品,以便更好地宣传。老师回复可以让孩子上一节免费试听课,之后如果正式报课再按市场价收费。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份兼职干了一周,没想到拉来的第一个潜在客户竟然是自己。可凭我求真务实的较真性格,如果不让孩子上这网课至少一学期来“深度体验”,甚至上完后的学科成绩如果没有宣传的那么立竿见影地提升,我大概率不会心安理得地继续推广这款产品。
尽管我的第一次兼职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也通过这次“试错”,让我了解到自身在主业之外的优势,也意识到自己并非做不了前台营销工作,而是更加渴望在真正使用产品、认可产品后,再向客户真诚、用心地推广。这距离我寻找适合自己的兼职又近了一步。
我仍在满怀希望地寻找下一份兼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充满着欣喜与挑战。下一次,我或许可以先从推广价格低廉、方便自己试用的产品着手。人的每一次经历都算数,无论顺遂或挫折,成功或失败,都在无形中帮你积累着人生的经验值。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