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回莫斯科,俄专机刚飞出中俄国境线,立马落在了海参崴,俄罗斯有大动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22:19 1

摘要:9月4日凌晨,普京的专机刚刚飞出中俄国境线,第一落点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圣彼得堡,而是俄罗斯远东的核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普京此行,没有选择回到权力中枢,反而马不停蹄直奔远东,这一细节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他在北京的4天究竟收获

据金羊网报道,9月4日凌晨,普京的专机刚刚飞出中俄国境线,第一落点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圣彼得堡,而是俄罗斯远东的核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普京此行,没有选择回到权力中枢,反而马不停蹄直奔远东,这一细节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他在北京的4天究竟收获了什么,又为何要在这个节点,把全部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普京离开北京后,直接出席东方经济论坛,俄方已经官宣,他将在远东停留两天。论坛本周五是全体会议,中方高层、蒙古国、老挝等多国贵宾都会与普京双边会谈。按照克里姆林宫和俄媒的说法,普京这次在远东的工作重点,还是紧扣能源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和中国刚刚签下的几项能源大单,成了这次论坛和普京此行的绝对主角。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之间达成的协议分量极重。最核心的,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年最大输气能力从380亿立方米提高到440亿立方米,远东路线天然气管道则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1号管道的升级,不需要新建大规模管道,而是靠加建压气站和相关附属设施来实现。远东管道虽然还没开工,但前期准备和文件签署已基本完成,只差临门一脚。

这两条管道,就是远东经济未来的“硬通货”。不仅给俄罗斯带来巨额稳定财源,也让中国获得了不受美国海军牵制的安全能源通道。对中国来说,马六甲困局终于有了突破口。对俄罗斯来说,西向市场已成奢望,东向的中国才是稳定“金主”。一根根管线,正在把中俄经济真正绑成命运共同体。

除了天然气,远东还是俄罗斯煤炭、原油出口中国的主力大通道。只要中国用电量一激增,远东港口、铁路立刻加班加点往中国运煤。黑龙江和阿穆尔州之间还有跨境电网合作。能源合作已经成为中俄关系最牢靠的抓手,也是俄罗斯远东经济的最大底气。

但这还不是全部。普京在远东还有更多议题要推进。黑龙江大桥通车后,俄中之间的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一跃成为货运新枢纽。三年里,经大桥通行的车辆已17万多辆,日均货运量翻了两倍。但俄方口岸设施落后,过关效率成了新瓶颈。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今年7月专门下“死命令”,要求2025年底前必须完成口岸现代化升级。远东地区的对华口岸,正迎来新一轮扩能提速。

还有黑瞎子岛。普京去年11月就签署命令,要求2025年起与中方联合开发,包括新建口岸和配套交通。每半年都要递交进度报告。远东不仅仅是资源出口地,更开始成为俄罗斯对华和对整个亚太的前沿阵地。每一个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地缘棋盘上最实在的筹码。

普京这次在海参崴的停留,本质是要把北京之行的“红利”第一时间兑现。能源管道、口岸升级、黑瞎子岛开发、跨境电网,每一项合作都关乎俄罗斯远东未来10年的经济命脉。过去的远东,人口外流、产业凋敝、经济积弱,甚至一度成了“被遗忘的后花园”。但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制裁升级,俄罗斯经济重心加速东移。现在的远东,已经成了连接中俄、辐射亚太的新桥头堡。

普京的远东战略,其实是被现实倒逼出来的。西方“断气”让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一夜之间归零,德国制造业断供、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反观中国,能源需求巨大,且有能力长期稳定消纳。西伯利亚力量1号、远东管道、煤炭和原油通道,正好补上了俄罗斯失去的欧洲市场。能源这根“红绳”,把中俄绑得比任何协议都更紧。

中俄合作的现实意义远远不止经贸。普京访华期间,正值上合峰会和中国大阅兵。普京本人不仅没有在中国谈乌克兰问题,反而极力为中方解压,不给中俄关系添麻烦。泽连斯基还在盯着上合峰会,想挑出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把柄,结果一无所获。普京访华期间,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明确表示,没有讨论中国向乌克兰派维和部队的问题。普京的这份“上道”,其实是对中俄战略互信的最好注脚。

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高度评价中国之行,直言此次访华“成果积极”,所有合作文件都着眼未来。他还点名称赞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正逢其时”。普京还在上合峰会期间,公开驳斥“中俄联合对抗西方”的说法,强调上合组织不是要对抗谁,而是要推动真正的平等合作。普京的多极世界观,也是中俄在当下国际格局下最核心的共同语言。

多极世界,不是一句空话。普京反复强调,单极世界不公平,多极化才是真正的未来。单极秩序的终结,符合所有国家利益。对俄罗斯来说,远东的开发不仅是经济转型,也是地缘安全的主动布局。对中国来说,能源、口岸、基建合作,是破解美国遏制、提升国家安全的关键砝码。

这几年,俄远东和中国东北的互动已经远超历史。黑龙江大桥常态化货运,边民跨境生活越来越活跃。俄罗斯汽油便宜,中国人来加油。俄边民大清早来中国吃早饭。苏联时期赫鲁晓夫都没允许中国人进苏联,今天的中俄边境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普京亲自推动口岸升级,联合开发黑瞎子岛,就是要彻底打破历史包袱,让远东成为中俄合作的新地标。

普京的远东战略,还带动了整个亚太的地缘格局变化。东方经济论坛上,中方高层、蒙古、老挝等多国政要悉数到场。远东不再是俄罗斯“边陲”,而是中俄、亚太合作的“前厅”。能源、物流、基建、旅游、技术,远东经济将迎来全新增长周期。欧洲为失去俄罗斯能源哀嚎,远东和东北亚却在迎来又一轮春天。

可以预见,中俄合作会继续加码。能源管道、口岸升级、黑瞎子岛开发这些大项目,将引爆区域投资和就业,让远东和东北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俄罗斯的“双头鹰”终于开始真正面向东方。中俄关系已经超越了中苏同盟“蜜月期”,成为更灵活、更深入、更现实的战略伙伴。

在大阅兵中,中国高层公开形容中俄关系是“历史最好的时期”。这一评价背后,是能源、经贸、人员、军事全方位的融合。普京访华后第一落点选择海参崴,既是对中俄合作的高度重视,也是俄罗斯国家战略重心“东移”的真实写照。

大国博弈早已进入“硬碰硬”的时代,靠嘴说远远不够,拼的是谁能在关键节点上拿出真本事。中国通过能源、基建、贸易、科技,把自己和俄罗斯的利益捆扎得密不可分。俄罗斯则用资源、地理和战略空间,为中国破解外部遏制提供坚实后盾。远东的开发,是两国“背靠背”的新起点。

来源:君武大本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