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8日,缅甸境内发生了一起里氏高达7.9级的大地震,地震中心位于缅甸曼德勒市周边地区,震源深度高达30公里,威力相当于500万吨级TNT炸药,余震甚至波及到了中国云南省瑞丽市,引发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3月28日,缅甸境内发生了一起里氏高达7.9级的大地震,地震中心位于缅甸曼德勒市周边地区,震源深度高达30公里,威力相当于500万吨级TNT炸药,余震甚至波及到了中国云南省瑞丽市,引发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鉴于缅甸先前已经深陷内战,政府军节节败退,各支民族地方武装所占据的地盘不断扩大,安全形势错综复杂,让救灾抢险变得愈发的困难。
更要命的是,由于缅甸内战扩大化,缅北对华贸易口岸几乎全部易手,直接导致敏昂莱军政府的整体财政收入在2024年下降了近60%,敏昂莱本人也遭到了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通缉。这一系列负面要素的加持之下,必然使缅甸境内的抢险救灾行动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加上缅甸糟糕的国际信誉,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西方制裁,困难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多个国家针对缅甸所遭遇的灾祸做出了回应。
中俄一同援助缅甸?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称,在缅甸突发地震的第一时间,中国政府宣布向缅甸提供价值为1亿人民币的救灾款项。同时,中方先后也出动了三支救援力量,前往地震地区进行人员搜救活动,他们都随身携带了包括生命探测仪在内的大量先进设备,同时还有20吨的援助物资一并抵达,堪称是现实版的“饱和救援”。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从缅甸发生地震到中国救援队进入灾区搜救,整个周期耗费不到12小时,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在面临此类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快速响应能力,这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之外,目前尚处于俄乌战争当中的俄罗斯也在第一时间向缅甸方面伸出了援手,而且按照俄罗斯媒体的说法,出动救援队的决定是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下达,并且还做出了要求“最快速度”抵达灾区的最高指示。尽管俄联邦因为战争实力下滑严重,但这次救灾,也充分展现出了俄罗斯身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美印只会动嘴皮子?
另一方面,与干实事的中俄形成鲜明对立是,美国与印度却只会动动嘴皮子。
在缅甸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会对缅甸给予援助。但尴尬的一点是,负责美国对外援助工作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IAD刚刚才被马斯克所领导下的DOGE“开刀”,并且即将彻底被取消,直接导致美国政府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士,来协调救援小组进入缅甸搜救,也缺乏熟悉当地环境的语言专家,即便特朗普有心援助缅甸,美国政府也是“无能为力”。
而秩序为南亚次大陆唯一大国的印度,面对邻国缅甸的灾难,也做出了自己的表态了,只不过和美国想比,“演技”显然不过关。
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印度总理莫迪表态表示印度方面将会向缅甸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可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印度救援队进入缅甸救灾的消息传出,同时,印度方面也没有向缅甸提供任何的实际物资支持。现在看来,莫迪所说的“一些必要的援助”,实际上是“一切(印度认为)的必要援助”,而印度认为不需要提供援助,直接变成了逻辑闭环。
更别提在如今的缅甸内战当中,印度本身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缅甸几支主要“民地武”之一的“钦邦民族军”这是由印度扶植起来的,其核心目的就是让这帮人推动钦邦“独立”,让缅甸内战升级,最终让印度政府来“摘桃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政府对于这次缅甸地震的心态,恐怕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东盟应该看清现实了
实际上,从这次救灾活动上,我们就能看出中美俄印四国对于东盟的态度。
尽管在拜登时代,美国方面针对东盟国家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穿梭外交,从布林肯自下而上,再到国防部长奥斯汀,甚至是拜登本人,都曾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进行过访问,而彼时国内舆论就有声音,表示东盟要在中美之间“站队”了。
但如今美国重归孤立主义,特朗普开启了新一轮的全球战略,对于欧洲,日本这样的准盟友尚且要敲诈上一大笔钱,就更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掏钱,援助缅甸这样的非盟友国家了,东盟的西方路线,也许从一开始就走不通。
而印度也是一样,尽管印度的体量堪称是一个大国,但由于其执政效率极其低下,导致其外交政策具有极强的摇摆性,而且再过去几十年,印度一直将自身的外交重点放在南亚地区基本上已经成了“一家独大”,若是想要进一步扩张到东南亚,别说中国,恐怕连美国也都不会答应,而这也注定了印度与缅甸之间的外交“上限”。
因此,对于这次地震,缅甸政府和东盟应该是看清了形势,明白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既然身为发展中国家,就应该站在发展中国家的阵营当中。更何况,缅甸还没有在事实上形成国家统一的格局,这不仅需要东盟的努力,也需要中俄等大国的帮助,否则一旦陷入长期的内乱,就算缅甸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作为财政支撑,在失去了成为中国贸易窗口的这一战略机遇期之后,缅甸就再也没有发展的可能了。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