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说,一代英杰死后就安安静静去了,咱老百姓该鞠个躬、烧几张纸,过年时街口立个小庙念叨几句。但有些人他们偏偏没这么轻易消散,明明在青史里留了名,却还要化身成神,甚至被传成转世大鹏。这事一说出来吧,街头巷尾倒没谁奇怪,反倒越嚼越有味。你说,古人是不是比咱会编故事
按理说,一代英杰死后就安安静静去了,咱老百姓该鞠个躬、烧几张纸,过年时街口立个小庙念叨几句。但有些人他们偏偏没这么轻易消散,明明在青史里留了名,却还要化身成神,甚至被传成转世大鹏。这事一说出来吧,街头巷尾倒没谁奇怪,反倒越嚼越有味。你说,古人是不是比咱会编故事?可仔细琢磨,这一个个传奇说法背后,还真藏着些世间百态和人的心气。
什么麒麟、凤凰、神兽传说那些,听着高大上,细瞧都是咱祖先对宇宙开天辟地的想象罢了。至于龙、凤、孔雀、大鹏之间的渊源嘛……唉,就像家长里短,总得缠点关系。不都是搞个“排行”、“嫡长子”、“长姐如母”那一套?不少人认大鹏是孔雀的弟弟,这事流传得老广,却也没见谁细究过自家族谱。气派归气派,谱系归谱系,反正轮到故事的时候,一个个全成了人间护法、天界猛神。
说实话,鹏鸟的名头掌故,《西游记》里早就让老孙翻了个遍。大鹏那双翅膀一扇,九万里跑得比动车票还难抢。你以为这只是小说艺术夸张?实际从元明清这些年头坊间的白话评书到书本上的笔记杂谈,“大鹏下凡”的桥段雷打不动地火了好几百年。狮驼岭那个大鹏,不服猴哥,被唐僧念一念佛号就乖乖伏法;《封神》里他一出手,直接把四海之水掀没了岸。这种描写,看似离谱,其实很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对“大英雄能定乾坤”的一种盼头。
而那些写着“金翅大鹏鸟投胎转世”的传说,就比神佛谱系来的真切些——因为他们给大鹏套上了血肉之躯,甚至为“功高盖世遭人忌”的名将找了个天命之说。例如张飞,蜀汉那位大胡子。其实关于张飞和大鹏的连接,并非空中楼阁。当年明朝文人冯梦龙编书,辛辛苦苦翻了宋元明一大堆旧话本,写的《喻世明言》里提到“岳飞是张飞所转,途中还当过张巡”,这背后不光是虚构,更多有点像人间一道解不开的谜题。
话说在元朝初年,各地风气虽说刚转新朝,民心却没改几分。胡母迪这位秀才,性子很烈,见不得朝上忠臣受屈,自己灌上二斤浊酒就给天写诗、骂骂奸贼。结果居然真让人“请”去地府。写这段的作者,分明是想让人信服“天道自有公断”,哪怕人间暂时有屈,一旦轮回转世,忠义气节自有应验。于是岳飞成了张飞托生、又当了张巡,报了一世又一世的国仇家恨——想来,未尝不是咱老百姓在乱世里给自己递一枚“正气通行证”。
我小时候听邻居家老人讲鬼故事,总爱讲张飞死后成了地府官,有阵子还得按时去阳间巡视。其实这类说法,在清代民间的故事书里多得很。有一本《听雨轩笔记》,谢天谢地不是那种八股官书,反倒多了些烟火气。比如说到张飞和马超在葭萌关激战,马超拿出家传绝技飞抓,眼看把张飞撂倒时,忽然空中窜下一只大鸟——谁都没见过那么大的鸟,说是张飞本尊的“元神”,关键时刻自己给自己撑了腰。说来有趣,大鹏现身总得有点风雨欲来、大难不死的意思。
再说张飞被谥桓侯,“桓”字用得讲究,不只是威武,更含着拓地、镇边界的意思。四川阆中那边,张飞祠自古香火不断,明清两代若遇大旱闹水,人们都要去庙里烧香祈福,一来二去,连县官也不敢不敬。明末还有“张飞祠有求必应”的逸闻,流感疫病一来,有人拜张飞像,第二天说不定就真缓和些——你说这是巧合,那民间可不这么想。
反观张巡,关于他是大鹏下凡的记载,细节还真是不少。唐朝安史之乱,叛军势如破竹,江淮一带生灵涂炭。张巡带着南霁云、雷万春死守睢阳,兵力根本不够,可偏偏就是扛住了大半年的进攻。那会儿没粮了,兵困马乏,张巡居然还分了自己的肉给部下——这不是《水浒》里的梁山好汉,是白纸上真实活着的人。等到城破那刻,张巡对着西边叩头,苦涩又倔强:“我就算死了做鬼,也要做个厉鬼,把叛贼吓个半死。”这样的人,老百姓怎会不把他当成神祇敬着?闹水灾也拜,求平安也拜,“都天大帝”张王爷的牌位,南方乡里几十年没人敢让它扑灰。
至于岳飞,咱们小时候学课文时背得溜,但多半不知道岳飞名字来历和转世传说也连着大鹏。宋代岳珂记载,自家祖宗出生那天,有大鸟像鹤一样蹲在屋脊上不肯走。古人重视天命,这种景象自然被解释成“异兆”,岳家的老爷子当即给孙子起名“飞”,字“鹏举”。后人眼里,这鹏并不只是好听,是祖辈铺下的伏笔。
到了明清小说里,这个说法越传越神。你比如,《说岳全传》把岳飞直接说成佛祖座下大鹏明王托世。有一回宋徽宗写道表文,错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王皇犬帝”,惹怒天界,闹出点神魔大乱。如来佛看狐狸精下凡捣乱,就是让大鹏下去“收拾残局”。这桥段要是搬上舞台,准得满堂彩。说到底,故事背后说的还是:乱世生忠烈,正气自有天命。
岳飞死后一案,南宋终于还是要给他平反。后来官方追封加谥,百姓自发立祠。南京栖霞山、杭州西湖边,至今都能见着那口冤枉铁锁和岳王庙里的“踏雪寻梅”石碑。明朝到了三界神祇封号,岳飞成了“三界靖魔大帝”,和关羽平起平坐。你说这是编剧自嗨也好,民心寄托也罢,千百年来岳飞的故事,从没断过。
我有时想,古人何苦要把忠臣良将一世又一世地“转”下来?其实,旧时光多动荡,老百姓心里总希望:天下虽苦,但有股气,总有人替咱撑着。张飞、张巡、岳飞,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成了神,也成了人们嘴里的榜样。也许正因如此,神话能活下去,传奇能流传几百年也不稀奇了。
大鹏转世的故事听多了,总觉得历史和神话相互缠绕,说到底都是人心未泯,世道未平。如果真有下世,谁还想做巨鹏昂藏,谁又愿意一世辛苦、再下一世?这些伟人,未必真想多活几世,也许只是人们心里,一直没让他们走远罢了。
来源:湖边静赏夕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