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
2025年5月1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以“吉金·中国”为主题的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对外开放。这里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51家文博单位的341件(套)青铜器和相关文物——
2025年5月1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以“吉金·中国”为主题的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对外开放。这里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区51家文博单位的341件(套)青铜器和相关文物——
考古队员面对青铜神树的奇特造型瞬间怔住,这棵高达3.96米的神树分三层九枝,枝梢立鸟振翅,龙身自树顶垂落接地。
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特展,系统梳理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青铜文明的演进脉络,揭示了青铜器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历程中的关键作用。
你印象中的蚩尤,是不是那个“铜头铁额”“食沙石子”的凶神?在传统史书里,他是与黄帝争霸的失败者,是被贴上“暴虐”标签的“乱臣”。但考古发现却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这位被抹黑千年的九黎首领,很可能是华夏青铜文明的真正奠基人。
这片位于四川广汉的土地下,埋藏着距今约4800年至3100年前的青铜文明,其历史跨度之长、文化内涵之丰富,足以改写人们对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认知。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我市始终将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置于重要位置,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创新课程设计,全力为学子打造知行合一的成长沃土,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只青铜小鸟咕咕咕,遇见青铜老虎呼呼呼,停在老虎背上也挺威武,好朋友去江边散散步,小鸟坐得安稳很舒服,老虎两条尾巴有态度,一起吃一起睡一起打呼噜……”
青铜文明最早产生在中东。中东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人类学界已逐渐达成共识:“大约五千年前西亚和中亚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逐渐形成了青铜时代世界体系,欧洲与东亚都是这个体系的边缘地区。大约四千年前东亚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庄孔韶主编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7年起筹划 “早期中国” 系列展览,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以彩陶、玉器、冶金为视角解读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其中“彩陶・中华”“玉韫・九州”展已分别于2020年、2023年举办。作为系列收官之作,“吉金・中国 —— 中国青铜文明的兴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通过精品展览、社教活动、公益鉴定、集印打卡、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让古老文物“走”出来,“活”起来,为公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嘉年华。
矿业商会党委书记、秘书长、作协分会主席汪天宝作《大冶作家协会矿业分会第二届工作报告》,他首先代表矿业商会对大冶作协主席们、作家们一贯支持与弘扬矿冶文化表示衷心的感谢。
苏东坡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疏浚运河河道。在中国古代,作为人类农业文明的巅峰代表,水利工程是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撑。从当时中国的水利状况来看,长江流域是最为理想的农业耕作区域,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绝佳之地。
5月14日晚,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还未正式展出,就以“馆长邀您云看展”的直播方式成功出圈。41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超400万人次在线观看。以创新方式刷新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传播范式,赢得了文博界与广大网友的双重喝彩。广大网友
为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让公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厚根脉,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筹划“早期中国”系列展览,试图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其中,第一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乳钉纹爵标志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复合范铸造技术突破泥范局限,礼兵器的分化预示等级制度形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早期中国”三部曲系列大展收官之作“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以下简称“吉金·中国”展)将在5月15日至17日预展三天后,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开展。
“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湖北省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荆州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宜昌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合办,于2024年4月19日至7月22日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展品263件(组)。该展览是中美为落实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