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通过精品展览、社教活动、公益鉴定、集印打卡、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让古老文物“走”出来,“活”起来,为公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嘉年华。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通过精品展览、社教活动、公益鉴定、集印打卡、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让古老文物“走”出来,“活”起来,为公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嘉年华。
5月18日上午,“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在陕历博第五展厅正式开幕。开展首日便吸引了大批文博爱好者慕名而来,争相一睹大展风采。作为“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吉金·中国”展汇集了夏商周三代的341件(套)青铜器及相关文物,是近年来国内涉及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次展示。不仅通过对文物的多维度解读回应了大众对考古最新研究成果的热切关注与对自身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入探求,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连续性和统一性等特征。开展当天,陕历博联合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特别邀请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的孩子们,共同开启“穿越吉金时代,共绘七彩童年”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手工创作与趣味互动三大环节,零距离感受中华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5月18日当天,陕历博还在南广场举行了许多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宣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展示了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以“杜虎符”“阙楼仪仗图”等文物为主题的数字课堂,结合VR技术展示了多款互动游戏和全景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限制,实现了“从博物馆到云端”的跨越式体验。秦汉馆区“我眼中未来的博物馆”宣传,通过图文展板梳理了历年博物馆日主题,展示了陕历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现场公益鉴定成为当天的热门活动,多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携带玉石器、铁器、钱币、古书籍等藏品前来现场鉴定,文物专家对每一件藏品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从藏品的材质、造型、工艺、完残状况等不同方面给出鉴定意见。“陕博集印 尽扇尽美”打卡活动、消防安全宣传以及有奖问答等互动项目也吸引了观众热情参与。
此外,由陕历博和西安公交集团共同打造的“流动的博物馆”线路在5·18当天正式首发。5路、19路等10条公交线路化身“移动历史文化长廊”,车厢变身“移动展厅”。杜虎符、鎏金铜蚕等明星文物展板依次排列,车厢移动电视同步播放三彩骆驼载乐俑、皇后玉玺等18件镇馆之宝的高清影像,让乘客无需排队即可“云览”博物馆精华。
这些活动,既为公众搭建了与博物馆近距离对话的桥梁,又生动展现了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活力与潜能。未来,陕历博将探索更多贴近大众的传播方式,继续为公众打造更多高品质、创新性的文化体验。
供稿:党政办公室审核:程 俊终审:李树青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