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莫谈十年岁月长,愿以我手写我心
然而,由于众所众知的历史原因,正值学术鼎盛时期的季羡林先生却被迫中断了持续三十余年热爱的印度古文化研究工作。
然而,由于众所众知的历史原因,正值学术鼎盛时期的季羡林先生却被迫中断了持续三十余年热爱的印度古文化研究工作。
我们常常会把“倒霉”“太惨了”这些词挂在嘴边,其实这些话就像小虫子一样,慢慢吞噬我们的精气神。俗话说:“祸从口出,福从口入。”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可能招来更多麻烦。心理学上有个“情绪传染效应”,就是说你总是传递负面情绪,别人也会对你产生负面印象,甚至原本想
经过了几年的拼搏,《糖史》第一编国内编终于写完了。至于第二编国际编,也已经陆续写成了一些篇论文,刊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杂志上。再补写几篇,这一部长达七十多万字的《糖史》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什么叫书?我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下定义。我们姑且从孔老夫子谈起吧。他老人家读《周易》,至于韦编三绝,可见用力之勤。当时还没有纸,文章是用漆写在竹简上面的,竹简用皮条拴起来,就成了书。翻起来很不方便,读起来也有困难。我国古时有一句话,叫做“学富五车”,说一个人肚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在病房里紧握着秘书李玉洁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把箱子里的德文日记交给……伊姆加德……"这个在北大朗润园深居简出的国学大师,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才让藏了66年的异国恋浮出水面。而在他长达百万字的口述史中,对婶母的愧疚、对夫人的疏离、对
年轻时,人们总习惯用财富、地位、成就来丈量人生价值,却常常忽略了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神瑰宝。而当生命步入晚年,真正值得炫耀的,往往是那些金钱无法衡量、时间无法带走的智慧结晶——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