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肿瘤精准治疗密钥:陈锦飞教授揭秘临床表型与生物样本驱动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新探索

B站影视 2025-01-10 18:01 2

摘要:在当今精准医疗的浪潮中,临床表型与生物样本资源正成为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核心驱动力。临床表型不仅是肿瘤异质性的关键指标,还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的基石。随着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能够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分型。这种分型方法不仅有助于精准诊断,还能

编者按:在当今精准医疗的浪潮中,临床表型与生物样本资源正成为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核心驱动力。临床表型不仅是肿瘤异质性的关键指标,还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的基石。随着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能够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分型。这种分型方法不仅有助于精准诊断,还能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邀请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锦飞教授,针对《基于临床表型及生物样本资源的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进行深入解读,以供交流!

访谈专家

陈锦飞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

▶ 主任医师/教授(2021年9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

▶ 留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先后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和圣地亚哥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肿瘤中心接受培训

▶ 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先后担任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博士后指导老师

▶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影响基金(排名第二)及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Gut”“JAMA Network Open”“PNAS”“Cancer Research”“EBioMedicine”和“MedComm(2020)”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

▶ 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四项

▶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我们看到您在本次会议上有一个题为《基于临床表型及生物样本资源的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学术分享,能否请您谈谈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在影响。

陈锦飞教授: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众多临床医生正不懈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升生活质量。然而,在临床实践的同时,我们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科学家的贡献,他们需在坚实的基础研究之上,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这样的转化将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与试验基础,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更有信心。因此,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将是临床医生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同时,基础研究科学家也应紧密围绕临床问题展开研究。临床医生应告知基础研究科学家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以便科学家能够通过基础研究找到与临床问题更好的衔接点,从而更容易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临床表型在肿瘤异质性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临床表型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肿瘤亚型?

陈锦飞教授:同一种疾病实际上会呈现出不同的临床表型。目前可以依据这些临床表型,尤其是临床病理特征,我们可以对肿瘤病人进行精确的分类。就病理分期来看,具体为T分期、N分期、M分期。

T分期主要反映的是肿瘤浸润的深度,N分期则侧重于淋巴结受侵犯的情况,而M分期则主要关注是否存在转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型进行细致分类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精确的研判,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医悦汇:如何通过临床表型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肿瘤亚型?

陈锦飞教授:同一种疾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型,而这些相同的临床表型背后又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分子机制。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现在有能力对同一疾病或具有相同表型的疾病,运用多种组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转录组测序、小RNA测序、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影像组学和病理组学等。通过整合这些组学数据,我们可以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分类和分型。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实施精准的诊断,并进一步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临床表型信息如何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特别是在精准医疗时代下的应用?

陈锦飞教授:临床表型主要指的是临床病理特征,涵盖了遗传背景以及组学测序技术所揭示的信息。如今,我们还能将这些技术与多模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主要依据肿瘤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其隐藏的生物学信息,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分型。这样的分型方法有助于我们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

对于从事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科研人员,如何利用临床表型和生物样本资源来推动研究的创新和转化,您有哪些建议?

陈锦飞教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对于与基础研究科学家的交流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我个人也涉足一定的基础研究工作。若要对肿瘤进行基础乃至后续的转化性研究,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型及生物样本。具体而言,我们应依据患者的临床表型,确保采集到足量且具代表性的生物样本,并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研究。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促进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未来的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研究科学家在开展工作时,不应孤立于临床问题或临床表型之外。相反,他们应当立足于临床表型与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患者的生物样本及相关信息,以确保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临床医生在发现临床表型及问题时,应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基础研究科学家。通过这种方式,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得以紧密结合,共同产出的研究成果将更具意义与针对性。

临床表型与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该如何利用这种关联进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陈锦飞教授:当一个肿瘤患者展现出特定的临床表型后,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相同的表型,也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生物标志物,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种组学技术进行深入的分子分型,从而使患者的分类或分型更为精确。

以T分期的肿瘤患者为例,尽管他们处于相同的T分期,但生物学背景或遗传背景可能大相径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相同T分期的患者中进一步细分,进行分子分型。通过这样的细分,我们能够识别出哪些患者可能适用于特定的治疗方案,哪些患者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哪些患者可能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哪些患者的预后较好或较差。这种精准的患者分型有助于我们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而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

医悦汇: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陈锦飞教授:基于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确保可信度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临床专家也需要对临床表型及临床问题有深入而准确的理解。此外,基础科学家与临床专家之间必须保持频繁的沟通与紧密的合作,这样才能有效跨越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过程中的障碍,从而取得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来源:医悦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