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冯玉祥为何非要杀掉徐树铮?七年前的旧怨埋下致命祸根
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两点,二十多个持枪士兵就如狼似虎地冲上车,带队的军官一脚踹开软卧车厢门,枪口直抵一个中年男人:“徐专使,冯司令请你‘下车叙旧’!”这个男人正是北洋皖系的智囊徐树铮,他没料到,这趟从欧洲考察回国的旅程,会在廊坊车站画上血色句号。
1925年12月30日凌晨两点,二十多个持枪士兵就如狼似虎地冲上车,带队的军官一脚踹开软卧车厢门,枪口直抵一个中年男人:“徐专使,冯司令请你‘下车叙旧’!”这个男人正是北洋皖系的智囊徐树铮,他没料到,这趟从欧洲考察回国的旅程,会在廊坊车站画上血色句号。
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学生、工人涌上街头,进行反帝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英国巡捕向手无寸铁的游行群众开枪,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共组织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由此掀起了五卅运动。这场
武纡生同志是我尊敬的革命老前辈,抗战时期,他曾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在冯玉祥将军身边工作达六年之久。我和他有过多次晤面恳谈。一天,他向我谈到一件轶闻。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致信时在重庆的李达。诚邀他偕夫人及子女去延安,而李达思之再三却婉辞毛泽东的邀请,这个中缘
1938年1月24日武昌刑场,韩复榘突然转身对行刑队喊:“鞋小挤脚,容我换双鞋!”
在文化传承的时代浪潮中,大汶口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古老文化,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开创性地推出了“银龄工程”“青英工程”“蓓蕾工程”三大工程,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承闭环,为大汶口文化的
邵力子(1882年—1967年),字仲辉,原名闻泰,又名夙寿,浙江绍兴人。1903年到杭州应试,中举人。1905年到上海,进入震旦公学求学,第三年到日本学习新闻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创办报纸进行反清宣传。
有相士曾对冯玉祥有那样一番评价,说他相貌似刘备,才如孙权,但行事风格与处事方式也引发过诸多争议,那么,真实生活中的冯玉祥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如海。当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时,观礼台上一位穿着旗袍的中年女子突然泪流满面。
1926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学内,暖气片烧得通红。教室里,21 岁的邓希贤低头抄笔记,邻座 16 岁的蒋经国正往俄语课本里夹糖纸 —— 那是给冯弗能的。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没人料到这对革命情侣的结局,会比西伯利亚的寒风更刺骨。
1937年,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因为日本军人下克上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日军大本营再想继续利用非战争手段侵略中国已经不可能,所以卢沟桥事变也象征着日军全面侵华,自此,严格意义上的抗日战争打响,而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最先在战场上倒下的我方高级将领,就是当时驻
姐夫设法借来了一辆北京吉普 2020,那是他战友的爱车。几个人提前精心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充足的水以及爽口的啤酒。早上七点,众人便齐聚一处,向着水母宫的方向风驰电掣般驶去。
民国军政人物中,冯玉祥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有人说他是民主人士、爱国将军,也有人说他是民国吕布、倒戈将军,甚至在某段时间,“冯玉祥”三个字成为侮辱性的骂人脏话。
五月的暖阳透过古柏树的枝叶,在泰山冯玉祥小学的校园里洒下斑驳光影。5月30日,这座书香校园摇身变为古韵悠长的"黄河文化集市",叫卖声与欢笑声在绿荫小径间流淌,仿佛千年前黄河岸边的市井烟火在此刻重现。
1901 年蔡元培在《苏报》刊登的征婚启事,表面写着「不缠足、识字」,但上海档案馆藏的原稿背面,用铅笔写着「须懂微积分」「能译原版《天演论》」。
1948年9月1日,黑海的浪涛裹挟着血色残阳,“胜利”号客轮的浓烟在天际线勾勒出诡异的图腾。冯玉祥将军的身躯俯卧在舱室门口,面部那片从未有过的灰色圆形灼伤,像一枚来自地狱的印章。这个曾在中原大地叱咤风云的“基督将军”,此刻正以最荒诞的方式走向生命终点——一场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将领冯玉祥三赴灌县,以激昂演讲点燃民众抗日烽火,在青城山镌刻'抗日救国'精神丰碑,募捐义卖支援前线,将川西小城铸成抗战热血阵地。"
这位“基督将军”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一手打造的军事帝国竟在短短数月内分崩离析——将领倒戈、士兵溃散、盟友背刺,甚至连嫡系“十三太保”也纷纷改换门庭。这场溃败,不仅终结了冯玉祥的军阀生涯,更折射出民国乱世中权力、人性与生存的残酷博弈。
在从前线返回重庆述职期间,张自忠特地去探望了他的老长官、西北军的创始人冯玉祥,当时,在此前与蒋介石的中原大战落败后,冯玉祥便已在军队中失势赋闲,门庭日益冷落,但张自忠并不避讳,仍然前往探望老长官。
冯玉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在抗战时期,冯玉祥的西北军控制着山东、河南、西北等广大土地,掌握着仅次于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势力。可惜的是,冯玉祥在1929年和1930年的“蒋冯战争”和“蒋冯炎延战争”中接连败北。
1929年5月15日,潼关红场的西北军阵地上战云密布。冯玉祥望着麾下二十万将士,却未曾料到,一场足以改写中国近代史的背叛正在悄然酝酿。仅仅七天后,他最倚重的两员大将韩复榘、石友三突然通电拥蒋,这场看似偶然的叛变,实则是北伐后国民党新军阀权力重构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