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学内,暖气片烧得通红。教室里,21 岁的邓希贤低头抄笔记,邻座 16 岁的蒋经国正往俄语课本里夹糖纸 —— 那是给冯弗能的。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没人料到这对革命情侣的结局,会比西伯利亚的寒风更刺骨。
1926年冬,莫斯科中山大学内,暖气片烧得通红。教室里,21 岁的邓希贤低头抄笔记,邻座 16 岁的蒋经国正往俄语课本里夹糖纸 —— 那是给冯弗能的。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没人料到这对革命情侣的结局,会比西伯利亚的寒风更刺骨。
当时的中山大学,300 多学生里女生不到 30 个。扎着麻花辫的冯弗能身着列宁装走进教室那日,蒋经国的钢笔水竟滴落在作业本上。这姑娘是冯玉祥的千金,随身带着杏仁糖,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快成了男生们的 "梦中情人"。
蒋经国身量虽不高,然其聪慧过人,头脑灵光,此为其极大的优势。他把《共产党宣言》编成顺口溜,课间给冯弗能表演快板,硬是把这朵高岭之花追到手。两人常在图书馆顶楼约会,蒋经国啃着黑面包讲革命理想,冯弗能就用父亲寄来的糖块给他补充能量。周末去中国工人俱乐部,蒋经国往木箱上一站演讲,冯弗能蹲在台下帮他系散开的鞋带。同学们都说,这俩人是革命版的 "金童玉女"。
1927年4月12日,上海的枪声骤然响起,刹那间,一切都被彻底改变。蒋经国在报纸上看到屠杀照片时,手里的黑面包掉在了地上。全校集会之际,他径直跳上讲台,高呼:“蒋介石乃叛徒!”我跟他断绝父子关系!台下的冯弗能面色惨白,只因她的父亲冯玉祥彼时正与蒋介石称兄道弟。
三个月后,更残酷的事发生了。蒋经国在宿舍走廊当众宣读自白书:"冯弗能是国民党特务,和她结婚是阴谋!" 冯弗能抱着叠好的列宁装冲进来,声音发颤:"你说过革命和爱情一样重要!" 蒋经国背对着她,死死盯着墙上的马克思画像,一句话没说。
1927 年 8 月的莫斯科车站,冯弗能跟着 200 多名学生排队登上回国列车。她紧攥行李箱把手,每走三步便回头张望一次,然而,直至最后,那个熟悉的身影也未曾出现。箱子里藏着蒋经国送的象牙书签,刻着 "布尔什维克永不动摇",此刻硌得她手心生疼。
多年后,成了台湾领导人的蒋经国在日记里写:"那年的雪特别冷。" 而冯弗能晚年接受采访时,颤巍巍拿出泛黄的结婚证:"他说要带我去伏尔加河看日出,原来革命比什么都重要。" 这场始于糖果情书的恋爱,最终在政治浪潮里碎成了渣。
来源:公子昉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