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梅兰芳倾心、令杜月笙痴恋的绝代名伶孟小冬,晚年结局如何?
1967年秋,年届六旬的孟小冬离开香港,受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邀定居台北。此时的她早已褪去“冬皇”光环,深居简出,每日闭门静养。杜公馆的生活以夜色为轴:客厅两台电视机同时播放三档节目,她尤爱电视剧,常夸某演员“有心气儿”;偶有票友或弟子登门请益,姜竹华等新秀便
1967年秋,年届六旬的孟小冬离开香港,受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之邀定居台北。此时的她早已褪去“冬皇”光环,深居简出,每日闭门静养。杜公馆的生活以夜色为轴:客厅两台电视机同时播放三档节目,她尤爱电视剧,常夸某演员“有心气儿”;偶有票友或弟子登门请益,姜竹华等新秀便
民国年间的上海,总归绕不开一个人的名字。杜月笙,一度是“十里洋场”的王,是谁都得敬三分的大佬。但其实,他最初在上海滩,不过是捡烂梨的小贩。戏剧性地,他最后埋骨台湾,却还要让墓地朝着上海的方向,这谁能想到?
1907年冬,汉口董家巷诞下一名女婴,取名董若兰。五岁时,京剧艺人孟鸿群驻演满春茶园,见其眉目英气,收为义女带往上海。从此,“小董”更名“孟小冬”,身世成谜——她终身未寻回生父母,亦避谈属羊的“苦命”,只道“1908年生人”。
当扫描仪的冷光拂过泛黄的银盐胶片,一组民国上色老照片在数字修复中睁开了沉睡的眼睛。这些曾被岁月漂白的影像,在AI算法的调色板上复活成流动的时光切片,让我们得以触摸民国的体温。
“雨下得连黄浦江都看不清了,这样的天还要飞?”1946年3月16日下午三点,杜月笙握着电话听筒的手微微发颤,青筋在苍白的皮肤下跳动。电话线另一端传来戴笠沙哑的笑声:“侬个老江湖,还怕打雷不成?”这是两位上海滩传奇人物的最后一次对话,四十八小时后,戴笠乘坐的专机
在民国历史的暗流中,戴笠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寒光凛冽却又深藏不露。这位被称为"蒋介石佩刀"的特务之王,掌控着民国最庞大的情报网络,却在私下坦言:"我这辈子最佩服2人,最害怕1人!"这三个特殊人物——江湖教父杜月笙、政治领袖蒋介石和母亲蓝月喜,构成了戴笠生命中奇
1953年,86岁的黄金荣在上海扫大街的照片登上《文汇报》,这位昔日的青帮教父颤巍巍握着扫帚,身后是已成街道托儿所的黄家花园。他至死不知,自己精心挑选的两位养子,正经历着怎样的人生剧变。
她原名孟若兰,是余孟流派的一代宗师,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位登上舞台并走进历史的女性演员。舞台上,她扮演着谈笑间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丈夫;生活里,她尝尽了爱情的百转千回,浴火重生。
1927年初春的上海滩,北伐军的炮声震得黄浦江水都在打颤,租界里却依旧歌舞升平。福州路的富春楼上,莺歌燕舞盖过了城外的枪响,女孩们翘着兰花指给客人点烟,谁也不知道明天是改朝换代还是人头落地。这年头流行一句话:“上海滩是英雄冢,也是美人坟。”可有个女人偏不信邪—
在相机的捕捉下,杜月笙悠然自在地斜倚在栏杆之上,画面正中央,孟小冬仪态万千、风姿动人,而画面最右侧,姚玉兰则尽显温婉端庄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