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杜月笙妻妾真实的样貌,并非演员扮演,货真价实的罕见照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4:54 2

摘要:在民国上海滩这片龙蛇混杂的土地上,杜月笙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从浦东高桥的破落户子弟,一路摸爬滚打成为青帮大佬,左手翻云覆雨掌控黑道,右手长袖善舞结交权贵,被人称作"上海皇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民国上海滩这片龙蛇混杂的土地上,杜月笙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从浦东高桥的破落户子弟,一路摸爬滚打成为青帮大佬,左手翻云覆雨掌控黑道,右手长袖善舞结交权贵,被人称作"上海皇帝"。

但鲜为人知的是,其感情生活同样充满戏剧性,五位风格迥异的夫人,她们或温婉,或炽烈,或清醒,或通透,在乱世中书写了各自的悲欢离合。

1915年,黄金荣公馆的丫鬟沈月英嫁给了正在黄公馆跑腿的杜月笙,这个苏州姑娘生得温婉秀丽,是杜月笙发迹前的贤内助。

彼时的杜月笙尚未崭露头角,沈月英陪他走过最艰难的岁月,然而命运弄人,沈月英始终未能生育,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这成为她挥之不去的心病。

为延续杜家香火,两人收养了杜维藩,但血缘的隔阂让沈月英在杜家的地位愈发尴尬,随着杜月笙势力膨胀,身边莺莺燕燕不断,沈月英逐渐被冷落。

孤独的她在鸦片烟雾中寻找慰藉,更与表哥旧情复燃,东窗事发后,杜月笙勃然大怒,将她幽禁十年,1942年,沈月英在抑郁中离世,一代红颜就此凋零。

1918年,15岁的舞女陈帼英在百乐门舞厅邂逅杜月笙,这个苏州农家女凭借婀娜舞姿和勾人眼神,瞬间捕获了黑道大佬的心,杜月笙为她一掷千金,很快将她纳为二太太。

初入杜家的陈帼英风光无限,为杜月笙生下三个儿子,她性格泼辣,在社交场合长袖善舞,一度成为上海滩名媛圈的焦点,然而随着孙佩豪、姚玉兰等新人入门,她的宠爱逐渐被稀释。

1949年,在迁居香港的关键时刻,陈帼英与杜月笙爆发激烈争吵,一气之下,她带着儿子杜维翰、杜维宁返回上海。

曾经明艳动人的舞女,晚年在贫困中病逝,临终前仍喃喃自语,当年若没进杜家,或许我会是个普通的纺织女工。

1928年,苏剧世家的孙佩豪在舞台上遇见杜月笙,16岁的她正值青春,婉转唱腔和古典气质让杜月笙神魂颠倒,很快,这位苏剧新星成为杜家三太太。

婚后的孙佩豪一度备受宠爱,生下杜维屏、杜维亲两个儿子,但杜公馆的妻妾争斗让她苦不堪言,大太太沈月英和二太太陈帼英联合排挤她,杜月笙却充耳不闻,更令她心寒的是,1948年儿子杜维屏被蒋经国逮捕时,杜月笙竟拒绝营救。

在这个家里,我们母子连尊严都没有,孙佩豪心灰意冷,毅然带着儿子远走英国,在异国他乡,她从零开始学习英语,靠变卖首饰度日,晚年定居美国时,她对着老照片感慨,离开杜家,我才真正活成了自己。

1928年的上海黄金大戏院,锣鼓喧天,掌声雷动,19岁的姚玉兰正唱着《穆桂英挂帅》,扮相英气,唱腔铿锵。

台下的杜月笙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本就是个戏迷,对京剧爱得痴迷,姚玉兰的出现,简直是"正中下怀"。

姚玉兰出身京剧世家,父亲是著名武生,母亲是旦角名伶,她十二岁就登台演出,在京剧界早就小有名气,这次来上海演出,本是想拓宽名气,没想到被杜月笙"盯上"了。

杜月笙对她的追求,带着一种"戏迷对偶像"的狂热——她每场演出,他必坐前排;演出结束,他必去后台送花;她喜欢的行头,他立马让人定做送来。

但姚玉兰不是普通的小姑娘,她在梨园行摸爬滚打多年,见惯了人情世故,也懂豪门里的弯弯绕绕。

面对杜月笙的追求,她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明媒正娶,风风光光地进门;二是不能跟其他太太住在一起,要单独有自己的宅院。

这两个条件,在当时看来相当"大胆",可杜月笙是真的喜欢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1929年,他为姚玉兰在辣斐德路建了一栋漂亮的洋房,还大摆宴席,邀请了上海各界名流,把这场婚事办得轰轰烈烈,姚玉兰就这样,带着体面和尊严,成了杜家的四太太。

进了杜家,姚玉兰的智慧才真正显现出来,她知道自己是"后来者",不主动招惹其他太太;家里有矛盾,她从不站队,总是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

杜月笙在外面遇到烦心事,她不会像其他太太那样哭闹,而是陪他听戏、聊天,说些宽心的话,久而久之,不仅杜月笙越来越离不开她,就连家里的佣人,也都服她的管教。

她还很会"对外经营",她和宋美龄是"戏友",常常一起切磋京剧;孔祥熙的太太喜欢她的爽朗,两人成了"闺蜜"。

这些关系,看似是"名媛间的交往",实则为杜月笙搭起了不少人脉桥梁,杜月笙常跟人说,玉兰不仅是我的太太,更是我的福星。

姚玉兰为杜月笙生下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她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从不娇惯,教他们做人要低调、要懂礼。

后来她的儿子杜维善成了著名的钱币收藏家,女儿杜美如在约旦开中餐馆,都成了有用之才,这跟她的教导分不开。

杜维善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临终前,他把家里的事托付给了姚玉兰,姚玉兰没有慌乱,一边处理后事,一边安抚家人。

不久后,她接到了宋美龄的电话,邀请她去台湾定居,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她带着杜月笙的灵柩和家人去了台湾,把杜月笙葬在了汐止。

在台湾的日子,姚玉兰没有消沉,她依然热爱京剧,常常参加一些京剧演出和活动,还收了不少徒弟,为京剧的传承出了不少力。

有人问她,守着一个"青帮大佬"的名声,会不会觉得辛苦?她总是笑着说,人生就像唱戏,生旦净末丑,都得演好自己的角儿。

1983年,姚玉兰在台湾去世,她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份通透和从容,在复杂的豪门里,活成了自己的"主角"。

在民国京剧界,孟小冬的名字如雷贯耳,她是中国京剧史上第一位女老生,唱腔醇厚,台风稳健,被人尊称为"冬皇",而她与杜月笙的缘分,更是一段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故事。

1925年,17岁的孟小冬在天津演出,台下坐着的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的"大人物",他本是来天津"办事",偶然看了一场她的戏,就被这个小姑娘的才华折服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丫头,将来必成大器,只是那时的孟小冬,心里装着的是另一位京剧大师——梅兰芳。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那段感情,曾是民国时期的"顶流新闻",两人郎才女貌,都是京剧界的翘楚,本该是天作之合,却因为种种误会和梅兰芳家人的反对,最终分道扬镳,离婚后的孟小冬,心灰意冷,一度淡出了舞台。

1937年,孟小冬去上海看望好友姚玉兰(此时姚玉兰已是杜月笙的四太太),住进了杜家,这一次,她和杜月笙才有了真正的交集。

杜月笙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知道她喜欢清静,就特意给她安排了僻静的院子;知道她爱吃北方菜,就请了北方厨子;她偶尔登台,他必亲自去捧场,还帮她挡掉了不少麻烦。

姚玉兰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了撮合的意思,她对孟小冬说,杜先生对你的心思,这么多年了,从未变过。

孟小冬起初还有些犹豫,毕竟自己受过情伤,也知道杜月笙身边太太不少,可相处久了,她发现这个在外人眼里"凶神恶煞"的黑道大佬,对自己却有着难得的温柔和尊重。

她终于放下了顾虑,决定和杜月笙在一起,1949年,杜月笙决定迁居香港,临走前问孟小冬,跟我一起走吧?

孟小冬看着他,轻声问,我以什么身份跟你走呢?杜月笙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这个骄傲的"冬皇",要的不是偷偷摸摸的陪伴,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名分。

到了香港,杜月笙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孟小冬一个名分。

1950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拖着病体,为孟小冬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没有盛大的宴席,只有几个亲近的人见证,但孟小冬穿着婚纱的样子,眼里有了久违的光彩。

婚后的日子虽然短暂,却很温馨,孟小冬几乎不再登台,专心照顾杜月笙的起居,杜月笙过生日时,她特意排练了半年,为他唱了一出《洪羊洞》。

那是她最后一次正式登台,1951年,杜月笙去世,孟小冬悲痛万分,从此彻底告别了舞台。

杜月笙墓

后来,孟小冬应姚玉兰的邀请,去了台湾定居,两个曾经的"杜家太太",成了彼此最亲近的人。

1977年,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她的墓碑上,只刻着"孟太夫人之墓"——这个迟来的"孟太太"名分,是她对这段感情最后的交代。

大众日报——梅兰芳与孟小冬为何分手20081212

凤凰网综合——【记忆】大流氓杜月笙强占孟小冬始末 2011年10月08日 12:39

澎湃新闻——《了不起的女子》⑤ | 京剧女皇的两段坎坷婚姻 2022-11-25 11:39

来源:大壮实验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