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方很多城市的路边,就栽种了很多的银杏树,一到九月金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每年九月,秋风渐起,很多的野果也成熟了!
在南方很多城市的路边,就栽种了很多的银杏树,一到九月金黄的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在阳光下闪着光。
有时候,就会见到有老人、小孩弯腰捡拾一颗颗白色的果子,那就是银杏的果实——白果,也被老一辈人亲切地称为“子孙果”。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果实可不能随便吃,它的毒性可不小,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一、“子孙果”的来历
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它的果实,在民间也叫它白果!之所以被称为“子孙果”,有几层寓意:
1. 繁衍不息的象征:银杏树寿命极长,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且雌雄异株,需要互相授粉才能结果,象征着夫妻同心、子孙绵延。
2. 外形寓意:白果外壳成熟后呈黄色,表面有一层白粉,剥去外壳,里面是白色坚硬的种子,形似人眼,民间认为有“开天眼”、保佑子孙平安的寓意。
3、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那就是这种树结果很晚,需要几十年才会结果!以前老辈人说,小时候种下银杏果,往往要等到头发花白都已经做爷爷了,才能吃到它的果实,可见它成为非常缓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民间就有了“子孙果”的叫法!
以前在不少地方,人们会在婚嫁、乔迁时用银杏果作为吉祥物,祈愿家族兴旺,希望像银杏果一样长寿,繁衍不息!
从植物学角度看,白果其实不是真正的“果实”,而是银杏的种子。它的结构分为三层:外种皮(黄色肉质,有特殊气味)、中种皮(骨质坚硬,呈白色)和内种皮(薄膜状)。
二、为何那么多人捡它?有啥用?
每到秋季,公园、小区、路边的银杏树下,总能看到捡白果的人。不少人还说,要捡回去拿来炖鸡吃,或者是泡水喝!
1. 药用价值的传说
中医古籍记载,白果性味甘苦、涩,性平,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民间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白带过多等问题。
2. 营养价值的吸引
白果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晒干后,它看起来像小核桃,被认为是滋补佳品。
3. 美食文化的传承
在一些地方,白果是传统食材,可以煮粥、炖汤、做糕点。比如著名的"白果炖鸡",被视为秋冬滋补的美味。
4. 经济价值的驱动
晒干的白果在市场上可以卖到每公斤几十元,对于一些退休老人来说,捡白果卖钱成了一种消遣和补贴家用的方式。
三、子孙果能吃吗?为何说再多人捡它也不要吃?
虽然白果有诸多好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健康专家提醒:不建议随意食用白果,尤其是生食。原因就是白果的毒性不容小视!
白果中含有银杏毒素(Ginkgotoxin)、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等多种有毒成分,尤其是种仁的绿色胚芽部分毒性最强。
白果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12小时,主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头晕、乏力、烦躁不安
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对白果毒素更为敏感,中毒剂量远低于成人。有报道显示,儿童食用5-10颗生白果就可能发生中毒。
为何不建议捡食
1. 来源不明:路边、公园的银杏树可能长期接触汽车尾气、农药或其他污染物,果实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或有害物质。
2. 处理不当:白果需要经过正确的处理才能降低毒性,包括彻底去除外种皮、煮熟并去掉绿色胚芽。很多人捡回后处理方法不当,增加了中毒风险。
3. 剂量难控制:即使是煮熟的白果,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中毒。普通人很难把握安全食用量。
四、如果确实想食用,该如何安全处理?
如果对白果情有独钟,又想尝试它的美味,可以参考以下安全食用方法:
1. 彻底清洗:戴上手套剥去外种皮(外种皮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将种仁用清水浸泡数小时,中途多次换水。
2. 去除胚芽:用刀从种仁中间切开,去掉绿色的胚芽,这是毒性最强的部分。
3. 充分加热:将处理好的白果用沸水焯烫后,再用小火慢煮30分钟以上,确保完全熟透。
4. 控制食用量:成人每次食用量不宜超过10颗,儿童应避免食用。
5. 特殊人群禁食:孕妇、幼儿、老人以及有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应避免食用白果。
"子孙果"这个名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我们更应该了解它的另一面。银杏作为观赏植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风景;作为药用植物,它在正确使用下确实有一定价值。但作为食物,它却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在这个白果成熟的季节,不妨提醒家人朋友:欣赏可以,捡拾无妨,但千万不要随意食用。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应该守护的财富。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