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刘学良:如果没有盾构机技术,四川人均GDP只有现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8:39 1

摘要:8月28号,北京,社科院刘学良一句话把大家听懵:要是没有盾构机,四川人现在人均GDP得砍掉三分之一。

“原来不是南方人更会赚钱,是山被打通了。

8月28号,北京,社科院刘学良一句话把大家听懵:要是没有盾构机,四川人现在人均GDP得砍掉三分之一。

他把2008年当成一道分水岭,那年国产盾构机下线,山咔啦一下成了路,南方多山省直接开挂。

我老家在贵州铜仁,小时候去贵阳坐绿皮车晃十小时,现在高铁两小时,票价还便宜。

隧道一穿,山里的茶叶当天就能到广州超市,村里年轻人不再非去东莞打工,家门口就能开直播卖腊肉。

路通了,钱就顺着轨道往山里灌。

盾构机听着像钢铁侠,其实就是个大号电动蚯蚓,前面刀盘啃石头,后面一节一节拼出隧道壳。08年之前这玩意儿全靠进口,一台德货顶半个县城的财政。08年后国产货出来,价格砍到三分之一,坏了还能找国产师傅修,南方各省像团购一样下单。

四川一口气买了上百台,把横断山脉戳成了筛子,重庆地铁最深站离地面快一百米,全靠它钻。

北方也想要,可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盾构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河南老乡说得好:“我们这儿连个小土包都没有,盾构机来了只能当摆设。

”于是差距就这么拉开:南方GDP曲线陡得像股票涨停,北方慢悠悠爬坡。

有人不服气,说北方也有隧道。

是,但秦岭隧道主要服务高铁干线,对地方经济带动有限。

南方是把盾构机玩成了乐高,地铁、高速、水电站、甚至楼盘地下车库,全拿来钻。

山多的地方反而成了基建秀场,投资跟着秀场走,产业跟着投资走,人跟着产业走,闭环完成。

最惨的是青海、陕西,明明在北方,却因为地形复杂被当成南方算。

没有盾构机前,陕西修条秦岭隧道得十年,现在三年搞定,西安到成都高铁一通,西安人周末去成都吃火锅,成都人跑西安看兵马俑,钱在两地来回窜,陕西GDP也被带飞。

但吉林、河南这种大平原省只能干瞪眼,路早就够用,盾构机再牛也钻不出新需求。

刘学良算了笔账:如果没有盾构机,四川人均GDP只剩现在的68%,青海、陕西也得掉两成。

听起来像科幻片,其实就是把穿山成本从天文数字打到白菜价的结果。

未来呢?

北方想翻盘得等新故事。

比如数字经济,服务器又不用看地形,内蒙古风电便宜,数据中心呼呼建。

再比如绿色能源,西北光伏大基地正把阳光变钱。

但这些都得靠下一轮技术突破,就像当年盾构机突然把山搬走。

最后一句话: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有人发明了把山变成路的家伙,于是世界就变了。

来源:岩上勇敢战峭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