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大量楼盘出现“房闹”现象。民一庭新收一批温州某楼盘的群体性房产纠纷案件,由多个类案组成。为高效解纷,各承办法官将批案集中在一星期内开庭。法庭上熙熙攘攘。
一张娃娃脸,身材娇小,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这是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成员们对孙晓琳的第一印象。
15年倏然而逝,当年懵懂青涩的小姑娘,已锤炼成独当一面的民事审判庭庭长。
“晓琳大力量”
201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大量楼盘出现“房闹”现象。民一庭新收一批温州某楼盘的群体性房产纠纷案件,由多个类案组成。为高效解纷,各承办法官将批案集中在一星期内开庭。法庭上熙熙攘攘。
庭审前两天,一方当事人以各种理由拖延节奏,第三天轮到孙晓琳开庭时,律师对诉讼费金额提出异议,主张优先处理,否则不愿参加庭审。突然有人高呼:“大家都不要开了,走了走了!”现场顿时吵闹起来。
孙晓琳神色凝重,拿起法槌一锤敲下。“咚——”的清脆声响在法庭上,众人骤然鸦雀无声。
“你们既然选择了诉讼,就要遵守法庭秩序,遵循庭审程序,而不是干扰法庭审理!”孙晓琳表情坚定,字字铿锵,“关于诉讼费的问题,将在庭后核实,现在继续开庭!”
庭审顺利结束,一群当事人以期盼的眼神看着孙晓琳:“法官,你要给我们一个公正的处理。”她将这句话记在心里,俯首案卷多天,经多方调查后依法作出示范性判决,为此批类案提供“样板”。
孙晓琳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她做足法庭内外的衔接工作,针对商品房宣传中存在的虚假广告行为开出“药方”,向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关于规制预售商品房广告宣传行为的司法建议》,并获得了积极反馈。
作为民一庭庭长,孙晓琳主动“挑重担”,房地产买卖、租赁、拆迁等合同纠纷,建设工程类纠纷,医疗损害等人身侵权类纠纷往往案件复杂疑难,又关系到一个个家庭,她总是不怕麻烦寻求最优“解法”。
“看起来娇小的晓琳,却有着大大的力量!”这是领导和同事对孙晓琳的亲切评价。
图为在一起民事案件中,孙晓琳前往当事人家中进行判后回访。
快嘴慢功夫
同事们说,孙晓琳长了张“快嘴”,工作风格“快、准、狠”;但在审理适老案件中,她却修炼出了一身“慢功夫”。
2021年3月,鹿城区法院推出适老型诉讼机制,由孙晓琳带队成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攻坚团队”,集中办理涉老年人纠纷。
“常年中风,与外沟通产生障碍。所有问题我申请以笔述方式逐一回答,请求予以谅解和准许。”65岁的老林因父母一辈的房屋交换遗留问题被告上法庭,在开庭前向法院提出申请。
面对眼前这位言语含糊但文字表达清楚的老年人,孙晓琳决定为老林提供“定制式”司法服务——尝试启用“答卷式”庭审模式,全程以笔录问答的方式对这起特殊的涉老年人诉讼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在涉老年人案件中,慢下来,才能保障老人平等参与诉讼的权利。”
耐心的孙晓琳收到了老林的“好评”。这场慢节奏的“无声”庭审结束后,老林一笔一划认真在白纸上写下六个字——“谢谢你,孙法官!”
图为一起民事纠纷中,孙晓琳教65岁的原告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润千万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霸凌吗?”“看到同学被欺负我们该怎么办呢?”
前不久,作为家委中最懂法律的家长,孙晓琳担任法治老师,走进大女儿可可的班级。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小朋友的心中播下了法治种子。
她是女儿心中的“超人妈妈”,更是群众心中的“暖心法官”。“孙法官,楼上邻居装修震裂我家墙皮,能索赔吗?”“孙法官,老伴儿走后的抚恤金要怎么分配?”周末的社区活动室里,孙晓琳的普法课堂热闹非凡。她特意把《民法典》条文编成顺口溜,轻松拆解各类法律问题,让有疑难的居民们都“满载而归”。
进校园、进社区普法收获的笑容和感谢,成为了孙晓琳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不竭动力。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孙晓琳说,这条为民司法之路,她已经走了15年,未来,她将依旧坚定地走下去。
图为孙晓琳为社区群众普法。
来源:天津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