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无理挑衅,不到24小时中国出手反制,欧洲猪肉行业要遭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14:27 1

摘要:9月5日,中国商务部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巨大震动。欧盟猪肉产品被认定存在严重倾销,中国决定从9月10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猪肉及其副产品加征高达62.4%的保证金税。

9月5日,中国商务部的一纸公告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巨大震动。欧盟猪肉产品被认定存在严重倾销,中国决定从9月10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猪肉及其副产品加征高达62.4%的保证金税。

表面看,这是一起普通的贸易反制操作,但背后的起因却远不止于经济问题——在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结束后,欧盟外长卡拉斯9月4日在欧盟安全研究所一次会议上质疑中俄在二战时期的贡献。上公然发表挑衅言论,将中俄称作“专制联盟”,对中国极尽攻击之能事。

不到24小时,中国迅速出手,精准打击欧盟最依赖中国市场的猪肉出口产业。这场行动速度之快、力度之狠,令欧洲措手不及,葡萄牙总理连夜宣布访华,试图打圆场。那么,卡拉斯的挑衅到底触碰了中国哪些底线?中国这一出手,又会给欧洲带来多大冲击?

欧盟外长卡拉斯的言论出现在中国刚刚举行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之后。她指责中国正在与俄罗斯、伊朗等国组成所谓的“专制联盟”,并称这场纪念活动是“挑战西方秩序”的集会。

这种别有用心的表态,不仅引发中国民众强烈不满,也引起了中国政府高度警觉。外交部发言人罕见地用了“十分错误、极不负责、坚决反对”十二字回应,态度异常强硬。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纪念活动邀请了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26位外国首脑,19个欧洲国家的代表也在列。卡拉斯的言论,毫无疑问将这些国家都一并抹黑,直接动摇了中欧之间脆弱的信任基础。

欧盟外长卡拉斯

如果说言语上的冒犯还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那西班牙的行为则彻底激怒了中国。就在上周,西班牙在美国和欧盟的双重压力下,突然取消了与中资企业签署的价值1000万欧元的猪肉供应合同。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中国不仁,也把西班牙自己送上了反制名单的前排。

商务部随即宣布,对欧盟猪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初裁成立。这项调查其实早在2024年6月就已启动,至今已持续一年多。中国曾一度决定延期调查,释放善意,但西方的挑衅让这一切变得毫无意义。

根据初裁结果,西班牙里泰拉肉类公司被征收15.6%的保证金,丹麦皇冠公司是31.3%,荷兰维扬博克斯特公司则高达32.7%。配合调查的其他企业统一20%,没有配合调查的公司则一刀切征收62.4%。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高达数十亿欧元的出口市场的动荡。欧盟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猪耳朵、猪脚、内脏等本地消费极低的副产品,这部分出口占欧盟对华猪肉出口总量的七成以上。

这些看似“边角料”的产品,在中国却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欧盟则是最大供应方。两者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典型的互补型结构。此次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意味着欧盟猪肉产品成本将大幅上涨。

行业预计,2025年欧盟对华猪肉出口量将下降30%至50%,其中西班牙、丹麦等国将首当其冲。西班牙对华猪肉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5%,丹麦皇冠公司15%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这类打击不是象征性的制裁,而是切实影响到了欧洲的农业经济命脉。

更严峻的是,这条产业链上下游牵涉到约80万个就业岗位。按照目前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预计至少20万个欧洲岗位将在短期内受到冲击。

面对这一局面,欧盟内部已出现明显裂痕。葡萄牙总理在9月8日至10日将访华,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为了“擦屁股”而来。毕竟,葡萄牙本国的猪肉出口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这种“打了中国,再跑来求谈”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此前中国对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曾派人来华斡旋,希望达成价格承诺协议。

中国没有把话说死,只是表示“看实际调查情况”,实际上就是在观察法国的政治表现。外交和经贸,从来不是割裂的两个系统。中国这次出手,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除了猪肉,中方还对白兰地、乳制品等欧盟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接下来靴子落在哪,还要看欧盟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掌握着更强大的反制工具。例如对稀土产品、稀有金属的出口管控,这些都是欧盟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欧盟若一意孤行,中国完全可以精准制裁,逐步收紧对欧盟的市场开放。这种“工具箱式”的反制策略,灵活、有效、代价低。从更大的背景看,这场经济博弈背后,是美国在推波助澜。

特朗普在最近多次要求欧盟“与中国切割”,还扬言要联合墨西哥对中国商品加税。他不敢直接与中国摊牌,就想让欧洲当“出头鸟”。

欧盟有些国家在压力下选择妥协,比如西班牙取消合同。但这种行为换来的,不是美国的奖赏,而是中国的反制。美国希望借此打乱中俄能源合作,阻止“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落地。这个项目一旦建成,中俄能源合作将更紧密,美国的“能源牌”将彻底失效。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反制不仅是对欧盟的回应,更是对美国的一种战略宣示。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只会忍气吞声的国家。这一次,面对欧盟外长的挑衅,面对西方的联手打压,中国没有再拖,没有再忍,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西伯利亚2号”天然气管道

更重要的是,这场反制行动还打破了一个迷思:欧洲不是铁板一块。葡萄牙愿意来沟通,法国曾主动缓和,说明欧盟内部对“跟风美国”并非一致。

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表现,实施“分化瓦解”策略,争取更多的合作空间。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贸易是合作,不是政治工具。此次反制也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让欧盟明白:如果你不尊重中国,那中国也不会继续给你市场。

过去中国对欧盟的让利,是建立在互信和合作基础之上的。如今欧盟不断挑衅,试图在政治上打压中国,在经济上却继续享受红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正如一句话所说,“边吃饭边砸锅”的行为,终究要付出代价。这场博弈中,欧盟的损失是肉眼可见的。不只是猪肉出口下降,更是整体对华贸易信任的崩塌。

未来中国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将重塑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更多东南亚、拉美国家的产品,将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欧盟的市场份额将逐步被取代。而中国,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本土产业链的竞争力,减少对外依赖,增强自主能力。

欧盟外长卡拉斯的挑衅,点燃了中欧关系新的引爆点。中国迅速出手,用一次精准、克制、有效的反制行动,展现了大国的底气和智慧。欧洲要想维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就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尊重,是合作的前提;挑衅,只会自食其果。

信息来源:

【1】葡萄牙总理将访华 外交部介绍此访安排和中方期待

2025-09-05 16:16·央视新闻

【2】商务部: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存在倾销,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2025-09-05 16:06·澎湃新闻

来源:博览历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