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诗词协会举办文化论坛 晓帆主讲中国诗词的意境与鉴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20:48 1

摘要:晓帆(王力军),汉语言文学硕士与新闻学硕士。悉尼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澳大利亚摄影家协会主席。2016(台湾)中华艺术金马奖伯乐奖,2018 世界华人十大影艺导师(马尼拉),2019 中国文艺金华表奖。80 年代开始发表文学。著有《老城》及《铁城》三部曲等,曾

3月26日上午,悉尼诗词协会在诗会活动中心举办文化论坛,特邀晓帆先生(王力军)担任主讲嘉宾。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诗词的意境与鉴赏》

晓帆(王力军),汉语言文学硕士与新闻学硕士。悉尼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澳大利亚摄影家协会主席。2016(台湾)中华艺术金马奖伯乐奖,2018 世界华人十大影艺导师(马尼拉),2019 中国文艺金华表奖。80 年代开始发表文学。著有《老城》及《铁城》三部曲等,曾任《都市生活报》总编,《亚太人文》杂志社社长,在各类报刊发表和编著作品二百余万字。传略由国家人事部《中国世纪专家》及《世界华人名家录》和《中国摄影家大辞典》等录入。

晓帆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出众的演讲才华,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晓帆在演讲中,以“诗词的意境与鉴赏”“诗词的灵韵与立意”和“时代变迁对文学创作的相互影响”等为主讲内容,概述了澳华文学的社会责任与未来发展的脉络走向,引起了与会听众的认同与共鸣。

他首先从诗词的艺术境界与基本形态 谈起。

他认为,“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而“景”与“情”的关系和各类遣词,则以“造境”与“写境”为主,形式则以“理想”与“写实”为主义。

造境即创意,极尽与无限的发挥想象力,使千景万物皆如奴仆般驱遣,挥洒自如尽显风月,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而“写境”则是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能与花鸟共忧乐”,高度重视客观的真实性,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诗词创作的艺术境界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景”与“情”交融成一体。这是“意与境浑”的境界。王国维曾论述过,文艺创作必有取舍及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基本法则。因而“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既有了充分的客观缘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也有了其客观的可能性。

关于诗词的灵韵与立意。晓帆指出,王国维在关乎词作时说过,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和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所描述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他举例说道:林黛玉在教香菱写诗的时候有一段话非常的经典;她说写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都不对也可以使得的。又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是趣真了,连词句都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就叫做不以词害意!

在谈及文学巨匠引发的千古幽情时,晓帆认为,有才必有情。千古绝唱皆风月。他列举了元稹、苏轼、秦观和薛涛等名家的诗词创作及风流逸事。说明历代艳情诗词对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渗透与影响。

晓帆指出:在诗词的发展史上,盛世与灾难中的文学嬗变也就是盛世与灾难交替之时,文学创作常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在盛世时期,文学多表现繁荣与辉煌,如唐朝盛世诗歌的极致繁荣,形成了李白的浪漫主义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两大高峰。而在战乱或社会动荡时期,文学往往又充满悲剧色彩,甚至是针砭控诉,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类似的例子在历朝历代都有所体现,因此,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变革会催生文学新潮,社会动荡也会激发文学反思,盛世与灾难交替影响着文学形态,文学既是时代的产物,也能影响时代。

他说,文学不仅仅是个人的创作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影响社会的人文变化和思想,甚至能推动社会变革。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外中国文学的创作应当继续发挥其社会责任,关注现实,关注人文,同时也需要探索新的表达形式,文学需要批评,才能有更大的传播空间,也有利于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晓帆先生的演讲独具魅力。虽仅凭提纲,却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储备。他谈诗论词,妙语连珠;讲述文豪轶事,如数家珍;吟诵经典诗词,信手拈来。整场演讲文采飞扬,多次被现场听众热烈的掌声打断。与会者纷纷表示,晓帆先生的演讲令人受益匪浅,堪称一场难得的文化享受。

悉尼诗词协会会长李振国先生主持论坛。

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悉尼诗词协会顾问、澳华文化团体联合会召集人何与怀博士;诗会顾问、澳华侨领黄庆辉老先生(104岁高龄);诗会顾问、澳洲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谭文华女士;澳大利亚炎黄画院院长李爱民女士;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霞女士;北京大学悉尼校友会会长武未宏先生;望月雅集海外书院执行院长秦若曦女士;澳大利亚画院执行院长任静敏女士;《悉尼论》作者于大海先生和悉尼部分文化社团的代表。

诗会顾问陈世豪、刘成凤、执行会长尹锋、副会长周伟强、李作恒、黄永胜、丘伟芬和会员及诗友5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94岁高龄的资深会员李光清先生清晨6点便起床准备,早早抵达现场。他动情地表示:"若错过晓帆先生的演讲,必将抱憾终身。"这番话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论坛席间,李振国会长代表大家祝贺何与怀博士为纪念悉尼诗词协会成立20周年而编撰出版《千古绝唱响名楼》一书,并宣布,将在6月举办的诗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大会上,专门安排一个环节举行新书发布。

论坛结束后,部分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悉尼诗词协会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每月定期举办文化论坛,并常年开设诗词教学课程。诚邀广大文学诗词爱好者踊跃参与,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