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永鑫实验室致力于微生物组学方法开发与功能挖掘(图1)。实验室将以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方法开发(图2)为立足点,重点关注三代测序和微生物单细胞等新技术,解析菌群在农业、食品和人类营养健康中的作用(图3),并打造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体系(图4)。
刘永鑫组简介
发表文章详见:
Google: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NoxNy_IAAAAJ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ong-Xin-Liu-2WOS: https://webofscience.clarivate.cn/wos/author/record/1891953
研究方向
刘永鑫实验室致力于微生物组学方法开发与功能挖掘(图1)。实验室将以宏基因组/微生物组方法开发(图2)为立足点,重点关注三代测序和微生物单细胞等新技术,解析菌群在农业、食品和人类营养健康中的作用(图3),并打造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体系(图4)。
图1. 方法开发和功能挖掘推动微生物组学营养健康
1) 方法开发:建立了微生物组高效易用的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和培养组方法; 2) 功能挖掘:应用上述方法于作物菌群研究,揭示了水稻根系微生物组参与氮元素营养吸收的新理论,挖掘高效抗小麦赤霉病的生防菌并解析作用机制的新发现; 3) 出版宣传:发起了微生物组实验手册专著,创办微生物学研究类期刊 IF 全球排名第一的 iMeta 期刊和 18 万+同行关注的宏基因组公众号,填补我国本领域高水平出版和宣传缺口。以上成果推动微生物组学从物种描述 1.0 时代,向营养健康 2.0 时代的加速转变。图2. 微生物组学多层面分析方法开发
A. 扩增子和宏基因组流程实现菌群的物种和功能的精准高效解析。 B. 功能基因挖掘方法为实验验证候选指明方向。 C. 开发可重复多组学统计可视化和网络分析平台,实现大数据的高效探索。
图3. 微生物组挖掘作物营养和健康功能菌
A. 发现水稻 NRT1.1B基因协同根系菌群参与氮营养的新理论。 B. 基于病原真菌微生物组分离筛选生防菌抗小麦赤霉病并解析其作用机制。
图4. 微生物组领域中国特色科学传播平台
A. 创办宏基因组公众号。B.主编《微生物组实验手册》。C. 兼任iMeta期刊执行主编。
招生项目简介
1. 复旦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26年推免生预报名通知(硕博连读)
2. 中国农科院推免硕士生预报名,生物信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推免预计报名截止9月底,以国家系统开放时间为准。
申请推免中国农科院硕士、复旦大学博士的本科推免生,于9月14日前发简介申请,审核通过后会在3-7天内安排面试,详见下方申请方式。
3. 中国农科院推申请审核制博士,生物信息学(微生物组方向)
报名截止到2025年底。
招聘者期待
招收博士申请审核1名,复旦直博保研1名,硕士保研1名
1. 研究背景
分析背景的申请者有生物学、农业、食品、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之一;
2. 学习并深度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对课题组研究方向感兴趣,有很强的自我驱动能力;
3. 科研成才三要素:聪明的大脑、强健的体魄、坚持的心境。
你能得到什么
入职以后,你会有以下独特的提升机会:
1.学习宏基因组学测序和分析技术,并深入学习我们的经验;
2.丰富的农业/食品/医学临床菌群样本和经验丰富的合作者;
3.在一个开放的有很多新机遇的宏基因组学研究中创新和发现;
4.研发开创性的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深度发掘各种形式的菌群(动物、植物、食品和医学样本)宏基因组,研究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5.非常具有竞争力的研究生补贴待遇,课题组承担饭补和住宿;
6.发表高水平/高影响力论文,过去3年人均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发表IF>10的论文3篇。
详见:
申请方式
邮件主题和附件请注明“姓名+现单位/毕业院校+申请职位”。
申请者请将Word版个人简历,包含照片、个人简介、教育经历、研究经历、论文发表、优势及成果自述(
所有应聘材料我们将会严格保密,课题组会在收到申请的3天内与初审合格者微信或E-mail联系,安排面试。
生活日常
2022年底团建卡丁车小镇
2023年底团建PartyDay
2024年底团建迪士尼乐园
赶海
团队合影健步走第二名
户外活动登顶梧桐山
聚餐四海一家
团队成员生日会
2025年8月团队成员武汉合影
高引
iMeta工具
iMeta综述
高引
来源:微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