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延喜: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自古以来,官场、商场、情场无不如此。利害、得失与生命相比孰轻孰重?庄子看得明白,是因为他达到了忘身无我的境界,不会去为了名利而奋不顾身,所以他能够漠视外在的毁誉,做到宠辱不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受辱若惊
道德经问答(105)生活中怎样做到宠辱不惊?
董延喜:有关人生的得意与失意,荣宠与羞辱,自古以来,官场、商场、情场无不如此。利害、得失与生命相比孰轻孰重?庄子看得明白,是因为他达到了忘身无我的境界,不会去为了名利而奋不顾身,所以他能够漠视外在的毁誉,做到宠辱不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受辱若惊,为此丧了性命。《狐狸与乌鸦》的寓言中狐狸夸乌鸦歌唱得好听,乌鸦受宠若惊,可刚一张嘴,嘴里叼着的那块肉就掉了下去,被狐狸叼走了。
老道昔年在一首《看破歌》中写道:
名也罢,利也罢,身外之物莫贪它,螳螂背后有黄雀,名也是枷,利也是枷。
褒也罢,贬也罢,任人夸赞任人骂,世人谁不被人说,褒又能咋,贬又能咋。
是也罢,非也罢,你是我非争个啥?二虎相斗两相伤,是又咋啦,非又咋啦。
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明白舍得方知道,得也放下,失也放下。
生也罢,死也罢,勘破生死笑哈哈,济世利人行大道,生也豁达,死也豁达。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为人处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方能无意。宠辱若惊说到底是个情绪管控问题。一个人把受到别人的宠爱作为一种荣耀,本身就表示把自己的人格尊严放在了他人之下,在内心深处把赐宠者当作主宰自己命运的尊贵者,并以受到他的恩宠为荣,为了保持这种恩宠不致于失去,便会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而一旦失去赐宠者的荣宠,甚至受羞辱,则更为自卑,整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唯恐因为失宠而导致什么不可预知的灾祸降临到自己身上。这种心态对你身体的伤害可能比那些五色五味更厉害, 很多个人和家庭就毁在这一宠一辱的惊恐之中,道德传家,宠辱不惊不可不传。(摘自董延喜著《道德经传家版》)
【作者简介】
董延喜,资深媒体人,道学传播者。新闻从业五十七年,发表作品万余篇,有三篇被选入大学教材;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子文化的通俗化解读和接地气传播;创办《中国道学论坛》等道网传媒,拥有会员粉丝超百万;创作《道德经传家版》,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大众读本;研发“生活道学”系列讲座,被列为国家图书馆公开课;为国内外作了大量道文化产业创意策划,使得一大批道文化景观得以恢复重建;在全国各地讲授老子文化800余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来源:仙乡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