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6日,全国中医脾胃病学科知名专家丁于洲博士专程赴天津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两位中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国际化传播、学术理念革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张伯礼院士对丁于洲博士在方剂制剂创新、临床疗效突破及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取
2025年9月6日,全国中医脾胃病学科知名专家丁于洲博士专程赴天津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两位中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国际化传播、学术理念革新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张伯礼院士对丁于洲博士在方剂制剂创新、临床疗效突破及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中青年一代中医寄予厚望,期待其继续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学术理念的深度融合
交流会上,丁于洲博士详细汇报了其创立的“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中医全通论”核心思想。该理论以《黄帝内经》为基础,融合现代科学认知,系统阐释人体气血运行与疾病发生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诊疗提供全新视角。张伯礼院士对此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中医药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守正中创新。丁博士的学术理念既扎根传统经典,又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维正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
张伯礼强调,中医药的现代化绝非否定传统,而是通过科学语言诠释经典理论,让千年智慧焕发新生。丁于洲博士在脾胃病治疗中将60余个临床秘验方创新改良为药食同源。浓缩颗粒剂型,既保留经方精髓,又适应现代人用药需求,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这一创新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年服务患者超8000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突破临床:制剂与疗效的双重革新
在方剂制剂创新方面,丁于洲博士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煎剂局限,开发出系列现代化中药制剂。其主导研发汉方保胃散由澳门和济中医药有限公司全球独家研发生产,和味汤等6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由上海仙代制药有限公司国内独家生产,通过精准配伍与工艺革新,显著提升药效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
张伯礼院士对丁于洲博士的临床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中医药要赢得国际认可,必须依靠扎实的临床证据。丁博士团队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中药疗效,建立标准化诊疗方案,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他特别指出,丁于洲在埃及开展的中药复方研究,不仅解决了当地高发疾病的治疗难题,更推动了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文明对话,全球共享:中医药国际化的桥梁作用
作为“中埃中医文化交流使者”,丁于洲博士在中医药国际化领域成绩斐然。他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开设中医特色课程,建立中埃联合实验室,针对当地疾病谱开展中药复方研究。张伯礼院士对此表示赞赏:“中医药国际化需要像丁博士这样的‘桥梁型’人才,既要精通传统医学精髓,又要具备国际交流能力。中埃合作的成功经验,为中医药全球推广提供了新范式。”
张伯礼强调,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文明对话。丁于洲博士通过“求同存异”策略,从脾胃病证型诊断标准入手建立客观化体系,有效破解了标准化难题。这种以临床实效为基石的推广模式,让埃及等国家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真切感受到中医药的价值。
寄望青年,开创未来:中医药传承的新使命
交流尾声,张伯礼院士对丁于洲博士及中青年一代中医提出殷切期望。他表示:“中医药振兴的希望在青年。你们既要深研经典,夯实根基,又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丁博士在理论创新、临床转化、国际传播等方面的探索,为中青年中医树立了标杆。”张伯礼鼓励丁于洲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丁于洲博士表示,将以张伯礼院士的嘱托为动力,继续扎根临床,探索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潜力;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诊疗标准纳入国际医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西学中、中学精”的传承梯队,让中医药真正成为造福全人类的“中国方案”。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是两位中医药大家的智慧碰撞,更彰显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在张伯礼院士的引领下,以丁于洲博士为代表的中青年中医正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书写中医药发展的新篇章。从黄河之滨到尼罗河畔,从传统煎剂到现代制剂,中医药这棵千年古树正不断萌发新枝,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东方智慧。
来源:老尹的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