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动汽车的探索远比人们想象中更早。这里不谈汽车工业萌芽期电动车与内燃机车的并行发展,单说现代史上的研发高潮——上世纪70年代涌现的各类电动原型车中,有些甚至尝试过量产。今天要说的故事,来自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研制的ET-800"Electra"混合动力微型巴士。
电动汽车的探索远比人们想象中更早。这里不谈汽车工业萌芽期电动车与内燃机车的并行发展,单说现代史上的研发高潮——上世纪70年代涌现的各类电动原型车中,有些甚至尝试过量产。今天要说的故事,来自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研制的ET-800"Electra"混合动力微型巴士。
1970年,这款结合内燃机与电力驱动的车型在爱沙尼亚生产了35辆。作为苏联境内首款油电混动汽车,其特殊性不仅在于动力系统:车厢内部首次采用玻璃纤维部件,这在当时苏联汽车工业中堪称突破。
工程师罗曼·贝特洛夫主导的设计团队希望借此开创技术先河,使其成为苏联汽车工业标杆项目。
原计划由拉脱维亚里加的RAF工厂量产,但技术瓶颈接踵而至。镍镉电池组仅支持80公里续航(时速60公里),电量不足时需启动液化石油气发动机。
24伏电池系统与燃气动力单元的复杂配合,对70年代的苏联工业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更棘手的是,苏联境内缺乏适配此类高技术项目的生产线,尽管里加被视作最佳生产基地,实际推进仍困难重重。
该车采用塑料车身与现代底盘设计,前桥独立悬挂与后桥钢板弹簧的组合颇具创新性。转向系统、制动器和轮毂直接移植自莫斯科人408轿车,这种"拼装"策略既节省成本,也暴露出配套产业链的缺失。
设计师回忆,直流电动机带来的起步扭矩令人惊艳:"轻踩油门就能获得最大扭矩,这在当时堪称震撼。"
项目推进过程中,厂方与管理层的理念冲突不断。RAF工厂高层起初认为混动技术脱离实际,坚持应以服务农村民生为主业。
但莫斯科的专项拨款最终迫使地方妥协——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为日后埋下隐患。经过14个月路试、累计数万公里行驶后,车辆性能获得认可,甚至考虑过作为出租车运营。
全苏电机研究所准备申请国家资金扩大生产,却遭遇爱沙尼亚总理克劳森的公开反对,理由包括技术人才短缺及拒绝引进外邦劳动力。
35辆原型车的命运最终印证了各方担忧:没有一辆完整保存至今。如今瓦尔布兹博物馆正依据残存部件和图纸尝试复刻,这项工程本身也成为苏联技术遗产的另类见证。当现代电动汽车浪潮席卷全球时,半个世纪前的这次技术突围,仍在等待属于它的历史定位。
来源:动手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