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国、美国的软肋竟然都是石油

B站影视 2024-12-06 05:46 2

摘要:石油是当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石油是一种黏稠、深褐色的液体,分布在在地壳上层,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主要以烷烃为主,同时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是当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石油是一种黏稠、深褐色的液体,分布在在地壳上层,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主要以烷烃为主,同时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制品广泛用作燃料和能源,此外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料。石油产品包括:塑料、沥青、燃油 (重油、柴油、煤油、汽油 )、衣服(化学纤维)、药品、清洁用品(洗涤剂、洗发水、沐浴乳、肥皂等)、化妆品、煤气、液化石油气、润滑油、石蜡、焦油、合成橡胶、农业和食品相关产品(化肥、杀虫剂、口香糖等),这些产品贯穿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也就是距今约3000年前,古埃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印度等人类文明发源地已经采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等活动。长期以来,中东,尤其是里海的巴库等地都存在成规模的石油开采,石油被用来提供照明以及作为药物,也为城市街道提供沥青。

中国在东汉时期便有对石油的记载,当时的延安地区有“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流在河面上,可以直接点燃。宋代的《梦溪笔谈》中首次将延安地区这种可以燃烧的液体命名为“石油”,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也成为中国石油开采历史的起点,并且今天依然是重要的石油产地。20世纪30年代,甘肃玉门成为中国最早开始现代石油开采的地方,解放前一度占据全国95%以上的石油产量,玉门也成为后续中国石油开采的重要人才、技术、经验来源,对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石油这么重要,自然是争夺的焦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寻找石油。日本在占领了东北三省后,立即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在中国寻找石油资源,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日本又入侵东南亚,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石油。

在欧洲战场,德国攻打苏联也是为了石油。德国在入侵苏联前已经意识到其石油储备将在1941年10月耗尽,因此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控制这些油田,以确保其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当时苏联的高加索油田是世界第二大油田,能够满足德国的石油需求。

现在在中东地区纷争不断,主要原因还是这里的石油。

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其油气储备量居世界前列。二战后苏联就不断的开发油田,1960年石油开采量为1.45亿吨,1970年猛增至3.53亿吨。1975年苏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1987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到6.2亿吨,这是苏联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既然苏联的石油产量这么大,怎么会成为苏联的软肋呢?

原因就是太过于依靠石油,使得苏联的发展非常不均衡。现在我们回顾历史都知道,苏联的重工业非常发达,能够制造核武器、导弹、战略轰炸机、卫星、核动力潜艇、核动力破冰船等等非常多的武器装备。但是在轻工业、农业方面就投资不足了。苏联缺少优秀的农机设备,缺少大型的化肥厂,导致粮食产量一直跟不上。

那么苏联缺少的轻工业、粮食就只能依靠进口。所以苏联产油世界第一,但是都是拿石油出口换外汇商品。到1979年时,石油出口已经占到苏联出口的56%以上。1978年苏联对意大利出口的81.3%,对瑞典出口的76.1%,对奥地利出口的74.6%、西德的70.5%、法国的60.2%,都是石油天然气和石化产品。

随便打几口井,就可以用石油换来粮食和轻工业品。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的从头做起。谁还愿意开垦荒地,修建水渠,改进粮食种子,一年又一年的实验提高亩产。苏联挥霍着石油赚来的外汇,他们没有把这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技术研究和农业,而是疯狂的搞军备,在全球建军事基地收小弟,在非洲和南美各种搞事情。

如果有一天父辈去世前说,他其实是超级亿万富翁,只是他把钱全部存成了一个基金,让你每个月只能支取10万做生活费,避免你浪费,家族可以支取上百年。面对每个月10万的生活费,你还有心思每天搬砖上班吗?

所以说,石油是苏联最大的财富,反过来也成了它的软肋。美国正是看见了这点,就在旁边慢慢的磨刀,等待苏联走入死胡同。1985年,苏联80%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一半以上的外汇储备用于进口粮食和消费品。

1985年底,沙特宣布大幅度增加石油产量。当时,沙特的石油产量从1985年的360万桶/日,上升至1986年的520万桶/日。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从1985年11月的31.75美元/桶下降至1986年4月的10美元/桶,降幅达70%。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

绿色部分,WTI原油期货跌至9.75美元

要知道,苏联的很多油田都在广袤的国土上,冰天雪地,还要铺设上千公里的管道。苏联开采石油的成本远高于10美元一桶。而沙特地处北纬30°-40°的温暖区域,沙漠地带降雨极少,没有冰雪,开采完就可以送到附近的码头。所以沙特的开采成本要低的多。

苏联的石油出口一下子就萎靡了,而苏联的军火买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也是产油大户。石油价格暴跌之下,他们也一下没钱了。苏联的军火也卖不出去了。苏联守着亿万财富,家里却断粮了。

美国和苏联一样,也是重要的产油国。例如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原油1.7亿吨,苏联0.3亿吨,委内瑞拉0.29亿吨,后面的伊朗、荷属东印度、罗马尼亚、墨西哥等更少。看得出吗?在那个时候,美国的石油产量可是一家独大。

那个时候的美国可是满世界卖油。别的不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没少从美国手里买石油。

后面美国的石油产量也一直在增长,1970年达到了4.8亿吨,这也是当时美国的巅峰。

虽然美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在涨,但是从1950年起,美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那时美国的制造业发达,有2500万辆注册汽车。美国制造了大量的基础设备设施、工业品来帮助欧洲经济复苏。这些发达的制造业都需要石油。随后美国进口石油越来越多。

1950年美国进口石油2000万吨1960年美国进口石油为5100万吨1970年代,美国石油进口突破1亿吨大关到了2003年,也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这一年,美国石油进口达到破纪录的6.1亿吨。这一水平在当时比中国、日本、印度三国加起来还多。2007年美国进口石油的巅峰,达到6.7亿吨。

美国石油的巅峰产量才4.8亿吨,苏联石油的巅峰产量才6.2亿吨。2003年美国产量虽然有下降也有2.8亿吨左右。这意味着2003年美国消耗了大约8.9亿吨石油。

从1950年开始,石油就是美国的软肋

苏联也瞅准了美国的软肋,没少下狠手。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OPEC通过石油禁运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这使得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受到挑战。同时美国的工业成本增加,工业生产下降了14%,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增长率下降。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苏联支持伊朗与伊拉克开战。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顿,终于使油价创下每桶41美元的纪录。同样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通胀率飙升,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

不过美国在和苏联的竞争中笑到了最后,1985年美国联盟沙特大幅度增产降低油价,让苏联解体。苏联倒下了,但是美国的石油消耗还是越来越多,前面说了2007年,美国进口石油来到了巅峰6.7亿吨。国际油价也是一路飙升,每桶相继突破80美元、100美元、140美元。反恐战争把美国自己也搞的很难受。

页岩油

不过美国的石油进口开始减少,这得益于页岩油的技术发展。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轻质原油,说得通俗一点是就岩石层里面的石油。此前的技术一直很难开发出来。但是在这个时候实现了突破,每桶的生产成本在45-50美元左右。从2009年开始,美国的原油产量一下子猛增。

2009年时,美国的原油产量占全世界比例仅为7%左右,到了2022年竟然飞升到14.5%。美国竟然又变成了石油出口国,距离它上一次出口石油都过去70年了。

根据网上的数据,到2023年12月时,美国是石油出口大约为410万桶/天。

那现在石油还是不是美国的软肋呢?

石油依然是美国的软肋,而且越来越重要

可能有人不理解了,以前美国进口石油多,特别怕石油产量波动,价格暴涨。现在美国原油产量世界第一了,它都可以轻易左右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为啥还是它的软肋。

因为美国得了和苏联一样的病——挖一挖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财富,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的埋头打螺丝。我给你们看一个数据:根据WorldCity分析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9月份美国出口总额为1714.4亿美元,截至2024年9月为1.55万亿美元,2023年为2.02万亿美元。

数据地址在这里,有兴趣可以去看看:https://ustradenumbers.com/exports/

2024年12月的数据

左上角排名第一是民用飞机和零件,6%。我的理解就是波音和相关企业贡献的。排第二的是汽油、其他燃料,5.6%排第三的是石油4.9%排第四的是低价值货物,没有具体类型,3.3%排第五的是乘用汽车,大概就是福特和通用汽车,以及丰田汽车吧,3.1%排第六的是天然气2.8%

这里面和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占比多少呢?前6个占了3个,加起来13.3%。妥妥的美国出口第一产业。然后如果是按照货物的重量来计算的话:

原油22%,天然气(液化LNG)17%,汽油13%,加起来52%,也就是美国码头主要的货物,一半多都是石油天然气。

虽然说现在的美国远远达不到当年苏联80%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但是手里那么多资源,直接变钱比辛辛苦苦的搞制造业轻松太多了呀。这下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美国要炸北溪天然气管道,要挑起俄乌战争了吧。强逼欧洲来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呀。

所以说,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美国的软肋,太容易来的钱,使得美国不再愿意搞基础建设、技术研究、搞制造业。即将上任的特朗普,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就直言要加大原油开采力度。还说要进一步放宽美国油气行业监管、简化油气勘探和开采审批程序、增加税收优惠以推动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力度。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提出“3-3-3”政策,主张到2028年将预算赤字降至GDP的3%,通过放松管制实现3%的GDP增长,每日增产300万桶石油或等量能源。

看看新一届美国政府,这是多么迫不及待的要挖石油啊。毕竟挖石油来钱快啊。

如果未来沙特和俄罗斯、伊朗、伊拉克等等再来搞一次石油产量猛增,把石油价格打到低于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之下,美国一下子也会很难受。美国的页岩油开采不下去了,收入锐减,这36万亿的国债利息还还不还。

美国的软肋,就是国际石油价格不能低于页岩油的开采成本。所以美国到处惹事,发动战争。然后看我们出手,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石墨、超硬材料等等。让你美国再也造不出飞机和舰艇。然后的故事,算了,还是不要剧透了,大家自己想吧。

我国是从1993年变成石油进口国的。一方面是汽车还是走进千家万户,一方面是我国制造业快速扩大,需要进口石油生产非常多的工业品。

1994年时进口大约1245万吨,此后每年数据上涨,2001年达到了6026万吨,2004年猛增至12272万吨,2010年增加到23931万吨,也就是2.39亿吨,2015年3.3亿吨,2019年5.1亿吨,直到2023年大约5.6亿吨。(这数字还是没能超越美国2007年6.7亿吨的记录)

我国并不算贫油国家,2023年,我国石油年产量3.9亿吨,排行世界第六。但是庞大的国家有4亿辆汽车,我们还生产全世界最多的工业品,所以我们每年仍然要进口5.6亿吨的石油。

既然我国是当下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是不是我们的软肋?当然是。每年要花差不多3600亿美元进口石油。每当油价一波动,我们的老司机们就难受死了,天天抱怨油价贵。而我们的工业生产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那我们有没有应对的办法呢?肯定有,还有很多。

(1)与石油输出国搞好关系,稳定石油供应

其实第一点,美国已经替我们做好了,那就是把俄罗斯推向了我们。

美国的算盘是把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彻底的挤出欧洲市场。然后它就可以垄断欧洲的油气供应。美国也确实做到了,他们在欧洲市场赚的可高兴了,欧洲的小伙伴没少被收割。俄罗斯带着对欧洲的失望,彻底倒向了东方。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和我国可以如此互补。中国的工业品、小商品、汽车、家电源源不断的运往俄罗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国。

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是俄罗斯,进口量达到10702.4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8.98%。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平均每桶价格为73美元,相比之下,从沙特、伊拉克和阿联酋等波斯湾国家的进口价格则约为85美元。

在中东这个地区我们和沙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进口石油,占我们进口石油一半左右。现在我们和沙特关系有多好就不用说了,沙特也是开心参加我国珠海航展,然后一个劲的买买买。其实沙特也和我国是强互补。沙特非常需要我们的武器装备来保卫国防安全。甚至沙特今年还划了一个沙中经济特区给我们来开发。沙特还非常需要我们的基建、光伏发电等。

我们有了这些非常要好的石油输出国,就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保证我国的石油供应。

(2)打通咽喉要道

我国的石油80%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如果某一天马六甲海峡出事了,就会极大的影响我国的游轮。想想2021年苏伊士运河曾经被“长赐号”集装箱货轮一堵就堵了足足六天。搞不好哪一天某国也表演个军舰烂在马六甲海峡呢。为此,我国规划了4条道路绕开马六甲。

第一就是中俄油气管道,如上图画的,它完全绕开了蒙古这个不确定因素后,直接从俄罗斯进入我国。

第二就是中缅油气工程。缅甸盛产天然气,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十,这样一条油气管道缅甸既可以卖出自家产的天然气,又可以运输来自非洲和中东的石油。

第三是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入境,目前实现ABC三线并行,入境后通过霍尔果斯压气首站与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全长1833公里,总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年600亿立方米。目前新投资建设D线以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为气源,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止于新疆乌恰的末站。全长1000公里,其中境外段84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投资总额约67亿美元。

第四便是中巴经济走廊。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达尔港,一直到我国新疆喀什。这条线路建成后,新疆获得能源成本将比海运低1/3左右。毫无疑问,这条走廊建成后,中东的石油就可以经巴基斯坦直接输入我国,对我国意义重大。

正因为如此,盘踞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恐怖分子,在国外势力的支持下,没少给我们惹麻烦。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我国要亲自下场,与巴方一起开展反恐演习,打击恐怖分子的原因。

(3)降低汽油消耗

我国有超过4亿辆机动车,这些燃油车每天上路就是巨大的汽油消耗。如果所有汽车的油耗降低一半,这不就降低了很多石油的需求。如果这些汽车中还有一部分都是纯电汽车呢?

我们要看懂国家的战略,为什么投入那么多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插混式和增程式车,相比较同档次的燃油车,油耗差不多下降了一半。纯电车则完全不消耗汽油。

你看2010年-2019年,我国进口石油增长很快就翻倍了。那是因为我国汽车销量从1800万辆快速提升到2500万辆。那么多车必然消耗更多的汽油。但是从2019年-2023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已经到3000万辆,汽车保留了达到了4亿辆,石油进口却只增加了10%。因为新上市的汽车绝大部分都是新能源汽车了。大家都在买新车,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是我们的石油消耗并没有井喷,这样也能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所以别听网上那些人,什么降价后的轩逸真香,月销3万辆。这些人根本看不懂国家的战略。

(4)找油、找气、降低开采成本

我国现在自己也在到处勘探油气储备资源,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达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更是高达66834.7亿立方米。我们相继发掘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合兴场气田和安岳气田以及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南海海域油田等等。

像塔里木盆地的预估石油超过80亿吨,南海盆地预估超过250亿吨,而中国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页岩油储量大国,已探明地质储量约500亿吨,其中现有技术可开采储量有320亿桶,也就是50亿吨。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并不是没有石油,而是如何把成本降下来。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埋深普遍都在6000米以上,南海盆地更是在海平面1000米以下,这样严苛的开采条件,成本自然不会低到哪里去,一般都在50美元/桶左右,而世界原油平均开采成本不过35美元,中东富油国更是不到20美元甚至10美元。

美国目前拥有最先进的页岩油开采技术,页岩油储油地区都是地势平缓的平原,成本在30美元左右。我们目前技术还不如美国,页岩油储备区地理位置不好,基本在偏远地区,地形复杂,导致开采成本要50美元,盈亏成本要70美元。现在国际油价也长期在70-80之间波动,所以才造成了开采还不如直接进口。不过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科学家、石油勘探者们,他们会用5年,10年甚至20年的、30年、一辈子的努力钻研,把这些成本降低到我们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们会把自己的软肋牢牢的护在自己手里。

全文完。喜欢点个赞,文档不足之处请指出。

来源:永不落的红黑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