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万物复苏,百废俱兴,所以人们赞美她,歌颂她,说她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是孕育生命的季节;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春天的美好,人们更加热爱、珍惜进而害怕失去她,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把春天比着时光、比着青春、比着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且由此催生出“春光短暂,青春易逝”
赏辛夷花发感伤情
——韩愈《感春》赏析
春天,万物复苏,百废俱兴,所以人们赞美她,歌颂她,说她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是孕育生命的季节;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春天的美好,人们更加热爱、珍惜进而害怕失去她,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把春天比着时光、比着青春、比着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且由此催生出“春光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春”之情,所似春天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
是的,春天确实容易让人动情啊。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首《感春(分司东都作)》就是诗人触景生情,生发出无限感慨来的。
那么,《感春》诗中所言春景究竟何如?诗人又因此而触发出怎样的情感?欲知端详,就让我们一起“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细细品味吧一一
我们先读原文:
感春(分司东都作)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辛夷花房忽全开)
再析诗意。首联即以写景开篇,取辛夷花(又名“望春花”)联题“春”之意。出人意表的是,描述花瓣全开之后,并未接写看到鲜花盛开的“赏心悦目”,而是联想到“盛极必衰”,并且指出,要想领略这种(花期短暂的)花的美丽就需要频繁过来观赏。
颔联承首联之意写辛夷花一日之变:清晨与朝霞相映生辉,鲜艳明丽;随着时间推移到了薄暮时分就变得暗淡无光黯然失色。
颈联转折,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明”“喑”之变本就让人叹惜,而满地残花更加令人感伤啊!
尾联以问句作结,直言我迎接繁花送别是另有 意想,然而谁能做稍微的留恋(如我关注这花的开花与凋谢那样来关注我这个走向垂老的人)呢?
我们再来欣赏其艺术特色。在此,我们重点说说韩愈这首诗在意象建构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主要表现在:
其一、取象典型。诗人所选意象(春景)并非像大多诗人那样大量罗列具有春之“色”“香”“味”的花草,而单选“辛夷花”,正是抓住其花期短暂、而且早晨光鲜亮丽傍晚却黯然失色的特点,以此来象征比喻年华易逝、青春易老之深意。
其二、立意峭拔。诗句起笔就奇崛不平,写花之盛开竟转向“盛极必衰”联想,表达“欲饱赏其美必勤观察之”意;而结句更是呼应首联卒章显志,发出“我赏辛夷花,谁来关注我”的深沉感叹。
总之,韩愈在《感春》诗中借观赏辛夷花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感慨。因为,诗人写作这首诗时正是因受谗言而遭受诽谤打击而被迫自请“分司”(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东都(任闲职)。由此,我们也就能理解诗人欣赏盛开的春花,不是兴高采烈反倒是感伤感喟的缘由了。
来源:文史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