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找工作有多细?烤鸡师傅去应聘烤鸭,直接被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09:23 2

摘要:前几天和在广州开餐馆的朋友阿伟吃饭,他跟我吐槽:店里有个烤鸡师傅,烤鸡手艺练了六七年,想着都是烤禽,想去附近一家烤鸭店试试,结果人家HR看了简历,直接回了句“我们只要专做烤鸭的,烤鸡和烤鸭不是一回事,您这经验用不上”。

前几天和在广州开餐馆的朋友阿伟吃饭,他跟我吐槽:店里有个烤鸡师傅,烤鸡手艺练了六七年,想着都是烤禽,想去附近一家烤鸭店试试,结果人家HR看了简历,直接回了句“我们只要专做烤鸭的,烤鸡和烤鸭不是一回事,您这经验用不上”。

我听完第一反应是“不至于吧”,但在广州待久了才发现,现在找工作,“技能必须精准对应”已经成了常态,细到让人有点意外。

一、行业细分,细到“一根筋”

广州的行当特别多,餐饮、电商、服装、电子制造这些领域,最近两年跟被“拆分”了似的,越分越细。就说餐饮这一块,除了烤鸡和烤鸭,连做个点心都开始“论资排辈”。

我特意去天河区一家粤式茶楼问了问,HR大姐跟我唠:“我们招虾饺师傅,明确要‘3年以上只做虾饺的经验’。之前有个做了5年烧卖的师傅来面试,我们没要——虾饺皮更薄,馅料比例得卡得准,他没长期碰过,上手肯定慢,我们要的是能直接上灶的。”

不光餐饮,电商圈也这样。做过护肤品运营的小晴,想转做家居用品运营,投了十好几家公司,得到的回复差不多:“护肤品得盯着成分、追新品节奏,家居更看实不实用、性价比高不高,玩法不一样,怕你摸不透。”

就连工厂里的技工岗位,都细得让人懵。番禺有家模具厂招会操作某款德国进口机床的技工,有个师傅会操作类似的国产机床,经验也丰富,结果面试还是没过。厂里负责人解释:“进口机床的编程逻辑、调试精度要求不一样,重新培训太费时间,现在订单催得紧,等不起。”

二、企业“精打细算”:只想找“现成的”

其实企业这么做,也有自己的理由。大环境下生意不好做,老板们都想“省点事儿”——招个能直接上手的人,不用花时间培训,能赶紧给公司挣钱;要是招个“沾点边”的,万一学不会,工资、时间全浪费,更亏。

在白云区做电商的李哥跟我吐槽:“我招直播运营,就只要做过女装直播的。女装直播得会选款、会催单,跟男装、家居直播逻辑差太多。之前招过做男装的运营,来了半个月,连女装用户想要啥都没摸清楚,最后只能换人。”

这种“只想捡现成”的想法,把很多本来“学一学就能上手”的求职者,拦在了面试门外。比如做平面设计的小张,想转UI设计,拿着一堆海报作品去面试,HR直接说:“UI得懂交互逻辑,平面那套和这个不是一回事。”

三、求职者:想转个行,比绕白云山还费劲

广州每年涌进来的年轻人特别多,找工作的人一多,企业自然就更“挑”了。以前找工作,有点相关经验还能试试,现在得“严丝合缝”对上。

我认识个做服装制版的姑娘,想转做服装买手,觉得都是服装行业,应该不难。结果面试时,买手岗位要求“得懂面料趋势、会预判销量”,她制版的经验根本用不上,聊了十分钟就没下文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精准匹配”也不是全没道理。像芯片研发、生物医药这些高科技行业,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本来就高,必须招对口人才,不然项目根本搞不下去。但放到普通岗位上,就显得有点“过了”——把很多有潜力、能快速学习的人都挡在外头,也让求职者觉得“找工作的路越来越窄”。

现在广州就业市场就是这么个情况:企业盼着“拿来就能用”的人才,求职者想找个机会都得技能“严丝合缝”。这种情况,是会让就业越来越“卷”,还是能逼着行业更专业?大家碰到过这种“烤鸡和烤鸭都要分开招”的事儿吗?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来评论区聊聊呗。

来源:丁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