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那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座村落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于时光的天幕之下,闪烁着智慧与记忆的微光,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为了守护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人们荣幸地邀请到了老刘———一位深耕乡土、对地方历史满怀挚爱的文化大家,携手踏上了一段编纂村志
跟着老刘学习编村志
作者 崔和平
在那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每一座村落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镶嵌于时光的天幕之下,闪烁着智慧与记忆的微光,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为了守护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人们荣幸地邀请到了老刘———一位深耕乡土、对地方历史满怀挚爱的文化大家,携手踏上了一段编纂村志的非凡旅程。村志编写工作非常辛苦。它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村“两委”班子的高度重视分不开,更与编写组成员精诚团结、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2024年10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成立村志编写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桂林村村志编写小组成员有村干部崔清平、王秀平、崔美军、白彦龙,退休回乡干部崔清怀、崔润生,在职在外工作干部崔和平、崔瑞平及合河口乡包桂林村驻村干部梁二明,共9人,由崔和平任主编、崔瑞平任副主编。编写组成立后大家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各方面线索等等,在参考《平山县地名志》、《桂林村村考》、《桂林村史话》、《大米峪村村志初稿》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24年10月20日完成第一稿。为进一步明确编写组各成员的职责,2024年11月14日,编写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各章节的编写进行了详细分工(崔和平负责“建制沿革”、“文化艺术”、“民间故事”、“人物传记”;崔瑞平负责“教育”、“人口姓氏”(崔、李);白彦龙、王秀平负责“人口姓氏”(王)、“农业、村发展(经济)”;崔美军负责"党组织"、"村政权"、"兵事"、“其他组织”;崔清怀负责“卫生”、“基础设施”、“村民生活”、“民间故事”)。虽然编写组各成员都进行了详细分工,职责明确,但是实操性不强,收效甚微,工作进展依然缓慢。为彻底解决村志编写工作无法推进的问题,我们决定请求外援。通过充分物色,于2024年11月17日吸收在人事部门退下来的老干部刘文雪同志(曾经是县级村考编写主力,也是水利资料编写专家)加盟桂林村村志编写小组,并从村志编写的规范性、体例要求、资料收集和采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授课。根据工作需要,对需要重点完善的内容又进行了分工。大家通过微信群分享资料、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期间,崔清平、王秀平、崔瑞平、白彦龙四位同志付出了极大心血。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历时三个月,终于在2025年1月20日完成桂林村村志第二稿。村志编写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也完成了由无内容可写到尽可能多地收集的过程,已经开始从由"胖"变"瘦"到由“精瘦”到“丰满”的华丽转身。
前边所说的老刘全名刘文雪,就是桂林村特邀的文化领航者,他的心中怀揣着对乡土的深情厚谊,更拥有着将纷繁复杂的史料编织成章的卓越才华。在他的引领下,桂林村村志编写组一帮人渐渐领悟到,编纂村志绝非一项简单的过往记录,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挖掘,是与历史深处的一场心灵对话,是对乡土灵魂的深度探寻。
编纂之初,老刘便以他丰富的经验,向众人传授了搜集资料的秘诀。从尘封已久的古谱、斑驳陆离的石刻,到村民口耳相传的动人故事,每一份资料都承载着村落的记忆与情感,仿佛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卷,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解读。于是,人们走访了村中的老一辈,聆听他们讲述农耕的艰辛、节庆的欢乐与习俗的传承,那些生动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们亲眼目睹了那些鲜活的历史瞬间。
老刘反复强调,真实与客观是编纂村志的基石。他告诫众人,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需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历史的准确性。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桂林村村志编写组一帮人对待资料的态度愈发严谨,几乎每一份材料都经过精心筛选与比对,善于去伪存真,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在资料整理的繁重任务中,老刘以身作则,展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底蕴。他将搜集到的海量资料逐一分类、比对,如同一位匠人精心雕琢着每一件艺术品。面对堆积如山的史料,老刘总能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识,从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巧妙融入村志之中。他常说:“村志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不负先人的期望与后人的期许。”
在编纂过程中,老刘尤为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鼓励众人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让村志既保留古朴典雅的韵味,又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他的指导下,人们将传统叙事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通过图表、图片、插画等多种形式,使村志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那些生动的插图和详实的图表,如同一扇扇窗户,打开了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经过数月的辛勤耕耘,村志的初稿终于问世。当村民们看到那些熟悉的地名、人物和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被永久定格在村志中时,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自豪。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祖辈的辛勤耕耘与付出,看到了村落的辉煌与沧桑。老刘手捧沉甸甸的稿件,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他深情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心血结晶,希望它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我们的家乡,传承与弘扬我们的乡土文化。”
这次编纂村志的经历,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与艰辛。村志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鸿篇巨制,更是乡村文化的灵魂所在。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人们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的心灵归宿与文化认同之路,让人们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未来,村民们将继续致力于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同时,这次经历也让人们对老刘的渊博学识与高尚品格更加敬佩。他的严谨态度、深厚情感以及创新精神,都将成为村民们前行道路上的璀璨灯塔,照亮他们探索乡土文化的广阔天地。老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守望者,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桂林村村志编写组一帮人不断前行。
在老刘的带领下,编纂村志的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这份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却如星火燎原般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老刘深知,村志的完成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部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书籍活起来,走进更多人的心中,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于是,他提议举办一场“村志文化节”,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村民们亲身体验村志中记载的文化与传统。
文化节上,不仅有根据村志改编的舞台剧,生动再现了村中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还有传统手工艺展示,如编织、剪纸、陶艺、油炸食品等,让年轻一代亲眼目睹并亲手触摸到祖辈们的智慧与匠心。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更有村志知识竞赛环节,激发了村民们学习村志、了解家乡的热情。他们在比赛中争相抢答,不仅加深了对村志内容的理解,也让村志中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这场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扩大村志的影响力,老刘积极推动村志的数字化进程。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村志内容拍录成短视频、转化为电子书、在线展览等形式,便于更多人通过互联网访问和学习。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也增强了村志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老刘还亲自指导建立了一个村志网站,不仅包含了村志的全文内容,还增设了互动论坛。村民们可以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家族故事、回忆往昔岁月,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村志的内涵,也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网站成为了村民们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志逐渐成为了连接村民情感的纽带。它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更激发了大家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许多在外工作或学习的年轻人,通过村志网站和文化节的活动,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了那份来自根脉的呼唤。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老刘也借此机会,推动成立了“乡土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吸引了一批热爱家乡文化的志愿者加入。他们不仅继续深化村志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还积极参与到乡村环境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项目中。在他们的努力下,村落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岁月如梭,村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村庄的变迁与发展,也照亮了村民们前行的道路。它不仅记录了村落的历史与文化,更承载着村民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在老刘的影响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深知,只有不断传承与发扬乡土文化,才能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村志,正是他们传承文化、铭记历史的重要载体,将永远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河中。 亦是他们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村志宛若文化传承中璀璨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引领着后来者铭记初心,坚定地迈向融合传统精髓与现代活力的辉煌未来。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