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彝:以忠义闻名于世,没想到儿孙竟成东晋最大反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22:11 1

摘要:经历洛水背盟、当街弑帝等事件后,晋朝司马皇室的声望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就连大名鼎鼎的《陈情表》都只能用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毕竟司马家已经失去了仁义礼智信,唯一能拿出来的就只剩一个孝了。但“孝”并未帮助晋朝皇帝统治好华夏大地,反而这激发了权贵们的狼子野心,

#历史#经历洛水背盟、当街弑帝等事件后,晋朝司马皇室的声望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就连大名鼎鼎的《陈情表》都只能用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毕竟司马家已经失去了仁义礼智信,唯一能拿出来的就只剩一个孝了。但“孝”并未帮助晋朝皇帝统治好华夏大地,反而这激发了权贵们的狼子野心,司马家都做得皇帝,我为何做不得?其中的翘楚便是龙亢桓氏。

一、沦为邢家,东晋乱象

龙亢桓氏颇有渊源,自东汉便活跃于政治舞台,东汉建立之初,桓荣得光武帝刘秀所赏识,成为明帝刘庄的师傅,明帝对师傅颇为敬重,赏赐不断,在桓荣去世时明帝亲自为其送葬,“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可盛世也不是一直存在的。

同为老乡,眼见曹操创下基业,龙亢桓氏必需跟随,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桓范了,他一出仕便投入曹操府中,历任高官,后魏帝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辅政,任命桓范为大司农,掌握朝廷财政,“以范乡里老宿,於九卿中特敬之”。然而曹爽被推翻后,司马懿清算其党羽,把桓范也算进去了,桓氏沦为刑家。

当然,诛曹爽并不是个风光的事情,还使得司马懿得到个“洛水放屁”的骂名,由此司马家族并未再针对曹爽党羽的后人们,桓氏便蛰伏了起来,直到桓彝重新踏入政坛,为家族再度复兴奠定基础,哪怕这样的复兴未及东汉至曹魏时期的荣光。

太兴元年(318),司马皇族司马睿在江左建立东晋政权,在这个过程中,琅琊王氏王导、王敦兄弟出了大力,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二人一内一外把持东晋政权,时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但司马睿不甘示弱,同样在扶持自己的党羽,桓彝由此被选中。

二、失驭强臣,乱而登贵

司马睿十分不满朝政受王导、王敦摆布,于是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大族势力、加强皇权的政策,这自然引发了双方的矛盾,不过在如何对付皇帝上兄弟二人却意见不统一,王敦奉行兵变,自己当皇帝,“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王导则希望做贤臣,“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

桓彝正是在这时得到了机会,在司马睿南渡时桓彝便广泛交友为自己博名,跻身“江左八达”,还结识了庾亮、温峤等名士并得到提拔,历任安东将军、中书郎、尚书吏部郎等职,但由此遭到王敦的猜忌,桓彝弃官。直到太宁二年(324),晋明帝司马绍下诏讨伐王敦,桓彝被拜为散骑常侍。

散骑常侍一职权微但位重,“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然而还得看皇帝是否掌权,若是碰到幼年皇帝或者傀儡,此职也会沦为虚设。幸运的是,由于王敦作乱兵指建康,甚至逼死司马睿的暴行,导致王导与王敦决裂,王导坚定支持着司马睿之子,东晋第二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绍,

司马绍有了实权,桓彝等保皇派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最终众人合力平定了王敦之乱。诛灭王敦后,司马绍得到了加强皇权的机会,任命了几路刺史重整各州形势,桓彝因祸得福,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后来宣城境内常有动乱,桓彝受命前去治理,“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可惜的是这却是桓彝最后的高光,他与先祖桓范一样死在了内乱之中。

三、死战尽忠,子孙忘本

桓彝治理宣城仅仅两年,历阳太守苏峻、豫州刺史祖约叛乱,这场紧接着王敦之乱爆发的内乱起因是:苏峻、祖约在平定王敦后加官进爵并逐渐骄傲自负,太宁三年(325),晋明帝司马绍去世,主政的庾亮先是对宗室下手,后又打算削弱地方镇帅,于是苏峻拉着祖约起兵反叛。

桓彝得知叛军起兵的消息后怒火中烧,要知道他们的口号可是扳倒好友庾亮,做出的行为是颠覆司马晋室,而曾提拔自己的正是司马绍和庾亮,于是桓彝立刻召集部下打算共赴国难。可随着朝廷军队屡战屡败,许多州郡遣使向苏峻投降,其长史裨惠也建议桓彝假意投诚,被桓彝拒绝,“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在坚守泾县一月后,时年五十三岁的桓彝战死。

桓彝共有五子温、云、豁、秘、冲,长子桓温成就最高,曾有匡济天下之志,后来看见东晋朝廷如此不堪于是有了篡位的野心,但因为废帝和索要九锡背负骂名。次子桓云多所枉滥但得到善终,豁、秘、冲皆为桓温的左膀右臂,桓温死后,桓冲接过家族基业并向晋室效忠,甚至在肥水之战后以自己身死缓和桓、谢矛盾,“谈者以为此死,贤于让扬之荆”

桓温死前命桓冲为统帅,并以最喜爱的幼子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由于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行为,所以司马皇室并不打算重用桓玄,不过东晋的乱局丝毫没有因为桓玄不搞事就平息了,孝武帝司马曜与执政司马道子争权引发了新一场内乱,桓玄趁势崛起,篡权夺位建立桓楚,但最终兵败身死。

桓彝并非高门出身,也没有王导、王导那样的从龙之功,更不像好友庾亮那样有皇后妹妹支持,他所能奉上的,竟是司马家族曾经舍弃的忠义。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他手下的将领俞纵言:“吾受桓侯恩厚,吾之不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力战而死。桓彝亦如此,叛军数次劝降不从,辞气壮烈,志节不挠,真英杰也!

来源:邓海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