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宗室为何集体缺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0 20:31 1

摘要:李家人打天下时猛如虎,坐天下时怂成狗。太宗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从此在无形中给子孙立下潜规则:什么立嫡立长,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于是宗室中能打的全是威胁。

唐朝末年,李唐宗室集体掉线,别说救国,连自保都难。这是为啥呢?

这事儿其实得从李家人自己挖的坑说起。


李家人打天下时猛如虎,坐天下时怂成狗。太宗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从此在无形中给子孙立下潜规则:什么立嫡立长,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于是宗室中能打的全是威胁。

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最后两败俱伤,消弱了宗室的力量,李治上位后觉得还差点意思,于是永徽四年搞了个房遗爱谋反案,将当时影响力大的宗室几乎一锅端了。

到了武则天时代更绝,不仅自己的亲儿子说杀就杀,李姓宗室更是被当韭菜割,杀得宗室看见洛阳方向就腿软。 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夜半魂归做了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这就是著名的《黄台瓜辞》。

老武家杀老李家的人那是吃饭砸锅明抢,到了玄宗要还这么搞死了没脸太爷爷,于是在皇城东边划了一片地弄了个“十王宅”,把老李家的皇子皇孙们圈养起来当宠物,每天只准吃喝玩乐,谁敢读书练武直接送他见祖宗。


结果到了黄巢起义时,李家王爷们除了会写诗遛鸟,连马都骑不稳,还能指望他们提刀砍人?

中晚唐由于府兵制的崩溃,大唐不得已切换到外重内轻的局面。地方上的节度使军政财一把抓,一个个肥头大耳富得流油。根本不把朝廷当回事。

安禄山造反时,大唐还靠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外姓猛人续命。等到晚唐,节度使们早看透了:


朱温在河南搓着手冷笑:“皇帝?我让他当他就当,我让他滚他就滚!”
李克用在河东翻白眼:“老子姓李,但不是你长安那个李!”


到此时残酷的真相是,李唐宗室的名头还不如节度使门口的石狮子好使,军阀们连傀儡皇帝都懒得立——直接换姓更痛快!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政权中晚期往往会变得棘手,皇帝想制衡相权一般有三种方案:联合外戚,重用宗室,扶植宦官。玄武门之变让宗室身份成为威胁皇权的原罪,外戚就更不用说了,长孙无忌,武则天,杨国忠等等那是一段皇帝不愿提起的梦魇。于是宦官成了最后的选择,到了晚期宦官可以一手遮天废立皇帝,李唐皇帝都成了VIP体验卡。


晚唐皇帝的上岗流程是这样的:
1. 太监们开会投票选人。
2. 新皇帝含泪签字画押:“朕绝不亲政!”
3. 敢反抗?参考唐敬宗——打马球时被太监一棍子敲死,史称“球震”。

皇帝自己都是太监手里的提线木偶,宗室王爷们别说救国,能活着领退休金都算祖坟冒青烟。

如果说宦官把持朝政随便废立皇帝彻底堵死了宗室们的政治前途,那么朱温的“毕业答辩”则永远的为他们画上了句号。


公元905年,朱温搞了场“白马驿团建”:
把李唐宗室三十多人捆成粽子扔进黄河,美其名曰“送王爷们游龙宫”。


朝中清流大臣也被剁成肉泥,黄河水红了三个月。


这群天潢贵胄在血水掺杂的黄河里扑腾时,他们的天是真黄了,他们自己也彻底的潢了。


不是李家子孙集体缺席,实在是老朱家(朱温)太狠,老李家(自己)太坑。
前半场:太宗杀兄弟,女皇杀宗亲,玄宗关王爷——自断手脚。
后半场:军阀抢地盘,太监玩皇帝,朱温清库存——彻底凉凉。

搁谁,都他么只有摇头叹息的份,还救哪门子国?

来源:欧阳历史大观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