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有没有想过,每天去洗手间的次数,可能藏着健康和长寿的秘密?排便次数可不是小事,它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每天排便多少次才算健康?这个习惯又怎么影响我们的寿命呢?
大家有没有想过,每天去洗手间的次数,可能藏着健康和长寿的秘密?排便次数可不是小事,它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每天排便多少次才算健康?这个习惯又怎么影响我们的寿命呢?
排便次数与健康长寿的神秘纽带
最近研究发现,排便频率竟然和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盛顿大学专家在《Cell》杂志的子刊上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跟踪调查了1400多名健康成年人,结果发现,那些每天排便1到2次的人,他们的肠道菌群结构更健康。这些人体内的纤维发酵细菌占主导地位,这些细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这种物质对身体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神奇功效,是肠道的“超级英雄”。
反观那些便秘(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者腹泻(每天排便超过3次)的人,他们的肠道菌群就不那么健康了。这些人体内的蛋白质发酵细菌比例偏高,这些细菌代谢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毒素,比如吲哚硫酸盐和甲酚硫酸盐。这些毒素不仅会增加炎症和肝损伤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像是在身体里埋下的“隐形炸弹”。
有趣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发现肠道菌群越健康的人,身体状态越年轻,反之则越容易出现衰老迹象。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排便频率和长寿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这些研究已经让我们明白,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健康是多么重要。
如何判断你的排便是否正常?
除了排便次数,大便的形态、颜色和排便过程也是评估健康的重要指标。
1、颜色:正常的大便颜色应该是黄褐色的。如果大便呈现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或者带有血迹(可能是痔疮或者肠癌的信号),是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
2、形状:大便的形状也很重要。健康的粪便应该像香蕉或者圆柱形,质地柔软但成型。如果大便变细或者有凹槽,那可能是肠道里出现了占位性病变,如息肉或者肿瘤,引起重视。
3、排便的感受:一般来说,每次排便最好能在5分钟内完成,没有疼痛或者残留感。如长期排便困难或者总是腹泻,可能是肠道问题,最好及时去看医生。
如何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
一、饮食调整:从“舌尖”开始的健康之旅
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一些高纤维食物,比如燕麦、全麦面包、西蓝花、火龙果等。这些食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它们是肠道的“清洁工”,帮你清理肠道里的“垃圾”。
2. 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酸奶、泡菜等食物富含益生菌,洋葱、大蒜等是优质的益生元。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有益菌在肠道里生长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保持肠道的健康状态。
3.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发便秘或者腹泻。这些食物就像是肠道的“破坏者”,最好尽量少吃。
二、生活方式优化:健康生活的“小妙招”
1. 固定排便时间:每天早上起床或者饭后是排便的“黄金时段”。利用身体的起立反射和胃结肠反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排便。就像给肠道设定一个“闹钟”,让它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2.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快走或者瑜伽等运动,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运动不仅能让你的身体更健康,还能让你的肠道更有活力。
3. 充足饮水:每天喝1.5到2升水,能够软化粪便,预防便秘。水就像是肠道的“润滑剂”,让粪便更容易排出。
医生提醒:这些症状需警惕!
1.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果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这可能是肠道疾病的早期信号。
2. 大便异常:如果大便带血、发黑或者持续变细,这可能是肠道疾病的“危险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3. 全身症状:如果伴有腹痛、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这可能是肠道疾病的“报警器”,及时进行肠镜检查等筛查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专家建议:便秘的科学管理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SCRS)发布的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
1. 饮食调整: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是初始治疗。
2. 药物治疗:渗透性泻剂是一线药物治疗,刺激性泻剂和促动力药可作为二线药物治疗。
3. 进一步评估: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慢传输型(结肠传输实验)和出口功能障碍型(排粪造影)。
4. 手术干预:慢传输型便秘可考虑结肠切除术,生物反馈是出口功能障碍型便秘的一线治疗,STARR术不推荐用于直肠前突或内套叠的修复。
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对寿命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Johnson-Martínez JP, Diener C, Levine AE, et al. Aberrant bowel movement frequencies coincide with increased microbe-derived blood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organ function. Cell Rep Med. 2024;5(7):101646. doi:10.1016/j.xcrm.2024.101646
[2] Wang T, Shi Z, Ren H, et al. Divergent age-associated and metabolism-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modul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Nat Med. 2024;30(6):1722-1731. doi:10.1038/s41591-024-03038-y
来源:功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