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话时说 | 上好食安第一课 守护师生每一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21:05 1

摘要:秋季开学之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培训工作会,近5万名校园食品安全相关岗位人员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这场培训,不仅规模空前,而且针对学校书记、校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食堂从业人员分别明确了责任,提出了要求,体现了

秋季开学之际,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培训工作会,近5万名校园食品安全相关岗位人员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这场培训,不仅规模空前,而且针对学校书记、校长;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食堂从业人员分别明确了责任,提出了要求,体现了首都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校园食品安全不仅关乎广大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师生背后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康,可以说是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北京作为首都,为了全面保障食品安全这个底线,有着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今年元月份,就在《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又专门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营养工作改革方案》。区级层面上,房山区校园餐饮全面引入AI智能监管系统、海淀区形成全链条智慧食堂模式、丰台区食育工作落地生根……可以说,这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努力,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并积累了可以复制的宝贵经验。

但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有完善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明确的责任,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校(园)长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确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配齐配强管理队伍,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充分资源保障。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承担着日常监督职责,需要熟悉法律法规,也需要熟悉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严格监管本校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全流程中规中矩,不留任何隐患。而食堂从业人员身处食品安全一线,其操作规范与否直接决定食品最终安全状况,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025年3月20日发布的《北京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各类教育机构在籍学生约为380万左右。本次培训规模虽然达到5万人,但要通过这5万人为380万学生再加上教职工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任务不可谓不繁重;仅仅是一次两次这样的行动式培训,显然也难以满足校园食品长治久安的要求。

有鉴于此,为全面提升北京市校园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在校师生安心求学、教学、科研,笔者在这里也提出两点建议:

其一,建立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本次大规模培训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校园食品从业人员流动大,食品安全知识底子薄,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因此有必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如针对春秋两季开学、不同季节存在的食品安全共性问题、不同食材存在的突出隐患等,都要有所涉及,确保所有岗位人员始终保持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二,培育食品安全文化。利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机会,在校园推进食育工作。如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一方面推进食育工作,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氛围。让在校师生,有成为食品安全监督者的能力,有成为食品安全参与者的热情,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好局面。

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社会各界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和以守护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责任心,守护好师生的每一餐。

编辑:王欣童

校对:张华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官方网站投稿邮箱:cfsn51881559@sina.cn新闻热线:010-68232904广告热线:010-63703066-8011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