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回老家,一进村就听说老王摊上事了。他在自家果园里架了弹弓打斑鸠,本想给孙子炖汤补身体,结果刚打下两只,就被巡逻的林业局执法人员逮个正着。执法人员掏出一本《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指着斑鸠的照片说:“这鸟受法律保护,打一只罚款1000元起步。”老王懵了:“斑
自由哥 |言
上周回老家,一进村就听说老王摊上事了。
他在自家果园里架了弹弓打斑鸠,本想给孙子炖汤补身体,结果刚打下两只,就被巡逻的林业局执法人员逮个正着。执法人员掏出一本《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指着斑鸠的照片说:“这鸟受法律保护,打一只罚款1000元起步。”老王懵了:“斑鸠不是害虫吗?以前村里谁没打过?”
最终老王被罚了2000元,还签了保证书。他蹲在村口磨牙:“现在连斑鸠都成保护动物了,打个鸟咋就犯法了?”
老王不知道的是,从2017年开始,麻雀、喜鹊、斑鸠、乌鸫、戴胜、白头鹎等1590种常见鸟类,全被塞进了国家“三有动物”保护名单。法律上明确规定:非法捕捉1只就违法,20只以上构成犯罪,50只以上算“重大案件”。
几个血淋淋的真实案例:
江西某外卖小哥(2023年7月)送餐间隙用弹弓打6只麻雀,卖了18块钱加餐,被判“非法狩猎罪”,罚款5000元,在地方电视台公开道歉。河北某小学生(2024年3月)
模仿短视频用弹弓打鸟,误杀一只珠颈斑鸠(三有动物),家长被罚1200元,孩子在学校做检讨。浙江某网红(2022年11月)
直播用弹弓打鸟“炫技”,累计射杀38只,被判拘役4个月,赔偿生态损失1.14万元,直播间永久封禁。
林业局的执法车现在直接开进田间地头。去年秋收季,湖北某村3天抓了5起打鸟案——有人用弹弓打麻雀,有人拉网捕候鸟,最狠的用农药毒野鸭,结果全被红外摄像头拍下。执法人员说:“很多候鸟迁徙路线经过农田,现在连稻草人身上都装摄像头。”
弹弓、钢珠、鸟网全算“禁用工具”小区、公园、农田、山林全是“禁猎区”江苏有个案例:工人用弹弓在厂区打下一只乌鸫(菜市场常见的黑鸟),被保安举报。警察调监控发现他用的是包钢珠的弹弓,直接按“使用禁用工具”立案,最后赔了800元。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宽容”仅限于口头教育,但家长得替孩子背锅。今年“五一”假期,重庆某家长带孩子露营时玩弹弓,打伤一只夜鹭(三有动物),结果全家被带到派出所做笔录,最后家长赔了2300元治疗费。
我在后院挂了个旧电饭锅内胆,拴根绳子当靶子;朋友更绝,用泡沫板画上野猪、兔子,照样玩得风生水起。记住:瞄准活物=违法,瞄准死物=娱乐。
给儿子买了个98元的入门望远镜,现在他天天趴在阳台记录“鸟类观察日记”,上周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仙八色鸫。比起打鸟,认鸟更能培养耐心和环保意识。
生态价值:1只麻雀一年吃3万只害虫,相当于保护50斤粮食;惩罚力度:2023年全国查处非法狩猎案1.2万起,六成涉及弹弓打鸟。“现在很多鸟类数量锐减,斑鸠、戴胜在部分区域已成濒危物种。你随手打下的‘一只普通鸟’,可能是方圆十里最后几只。”
老王被罚款后,把祖传的枣木弹弓劈了当柴烧。他蹲在灶台前嘀咕:“现在地里虫子越来越多,农药钱一年比一年贵,早知该多留几只斑鸠吃虫。”
时代变了,弹弓打鸟早不是“儿时回忆”,而是实打实的法律红线。与其提心吊胆玩弹弓,不如换个方式接触自然——毕竟看着鸟儿在枝头蹦跶,总比看着罚单强。
来源:自由哥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