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彦祖推出在线英语课程后,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这股风潮过后,内娱明星终究集体扎进了知识付费课程推广的圈子。
吴彦祖推出在线英语课程后,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热议,这股风潮过后,内娱明星终究集体扎进了知识付费课程推广的圈子。
近期,#伊能静向太汪峰等都开始卖课了#相关话题持续发酵,向太陈岚、伊能静等人接连推出课程,成了不少人讨论的焦点。
向太陈岚推出的课程叫《向太向上闺蜜圈》,官方说这门课能帮购买者“稳定内核、摆脱内耗”。
还能助力“经营好家庭、事业、财富与关系”,网友们更愿意叫它“情商课”。
课程大纲里提了“五维幸福人生通关秘籍”,包含内心、事业、家庭、财富、社交五个维度,但没说具体内容。
买课还能拿到“创始成员尊享电子闺蜜卡”,宣传里说有专属身份标识、私享圈层特权,可怎么“链接高质量圈层网络”,压根没讲清楚。
这种模糊的权益描述,很容易让人心生疑惑。
这门课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都有上架,售价599元,用券后399元。
截至9月3日,《听筒Tech》统计到,小红书卖了1058份,抖音1414份,视频号2642份,累计销量超5000份,销售额突破204万元。
课程主要是持续更新的录播课,再加上不定期的内部闭门直播课,下单后得等短信通知领课,领课还得跳转到其他平台。
本来想找客服问点细节,结果对方只说会送向太推荐的电子书籍和电影,没再多说一句有用的。
买了课的人里,有人说“目前更新了三个视频,内容比抖音里多一点”,也有人觉得“向太真的好强大,大智慧,受益匪浅”。
但更多没买课的网友在质疑,“这种课程能学到什么?”
其实不光是向太,其他明星的课程也各有各的情况。
吴彦祖的英语课程当初热度也不低,他中英双语无缝切换,还有好莱坞工作经历,课程主打“实用场景”,比如拆解《新警察故事》里的台词发音,分享和外国导演沟通的职场英语技巧。
上线5天,销售额就破了500万元,还让合作方高途资本的股价单日涨了不少。
但问题也跟着来,有用户吐槽“含祖量不足”,每节课只有前5分钟是吴彦祖出镜,后面全是助教代讲;宣传的“AI陪练”,实际体验就是机械对话。
更有意思的是,吴彦祖通过自己控股的“雅识教育”间接持股课程运营方,既能拿销售额分成,还能借课程热度推高公司估值,商业布局倒是挺清晰。
伊能静走的是女性市场路线,推出399元的《高能量女性成长课》,内容围绕自我认知、婚姻关系、亲子教育展开。
她常年打造“才女”“励志妈妈”的人设,这门课刚好和她在小红书分享的穿搭、育儿内容能串起来,用户买了课,也会更关注她的日常动态,算是把人设和流量都稳住了。
汪峰的课程相对专业些,联合音乐人做了30节录播课加3节直播课,内容涵盖声乐技巧、乐理、创作,因为贴合他的职业领域,被不少网友认为“最可信赖”。
王晶的情况就不太好了,他推出“人生由我掌握”大师课,大家本来期待能学到电影创作技巧,结果他讲的是“人生成功学”,内容空泛,最后全平台销量还不到1000件。
如此看来,明星做知识付费,不是有流量就能成,内容能不能匹配用户期待,太关键了。
明星集体转向知识付费,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和行业变革脱不了关系。
2024年香港电影票房创了13年新低,内地影视市场也面临产能过剩、票房分化的问题,明星单靠拍戏赚钱,越来越难。
之前直播带货火的时候,不少明星比如贾乃亮,靠这个赚了不少,但这两年直播带货竞争太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明星变现的效率明显降下来了。
对比下来,知识付费“一次性录课,长期分成”的模式,风险低还能稳定收益。
对明星来说,接广告是短期变现,卖课却能沉淀长期价值。
更何况,资本还在背后推波助澜,像吴彦祖那样和资本绑定的案例不少。
技术层面也给了支持,AI技术让明星不用从头做内容,只要出镜露脸,剩下的交给团队就行。
明星们还很会利用自己的人设,吴彦祖的好莱坞经历适配英语教学。
向太、伊能静的人设精准对接女性需求,再加上明星自带的流量和信任背书,课程推广起来确实比普通人容易。
但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向太的课程被说“豪门经验缺乏普适性”,和普通人的生活脱节;吴彦祖、王晶的课程要么货不对板,要么内容空泛。
本来想把明星卖课归为单纯的商业尝试,但后来发现,这本质上还是粉丝经济的延伸。
现在用户也在变理性,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听几次明星课获得的“高能量”,只是情绪价值的满足,不是真正的知识沉淀。
大家选课程时,更看重内容专业性和讲师资质,明星光环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毫无疑问,明星做知识付费不是不行,但得守住底线。
知识付费有门槛,不是随便录几段视频就能圈钱的。
明星与其花心思打造课程IP,不如好好打磨影视作品,毕竟隔行如隔山,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才是长久之计。
要是只为了赚快钱消费粉丝,最终只会被市场抛弃。
未来知识付费要想走得远,还得回归“知识传递”的本质,明星要是真想入局,就得拿出实打实的优质内容,不然这股跟风卖课的热潮,迟早会凉。
来源:喵喵大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