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盛会(ESC 2025)于8月29日至9月1日如期而至,全球心血管领域的目光聚焦于西班牙马德里。这场汇聚全球顶尖专家的学术盛宴,以心血管领域前沿临床研究与革新治疗技术为核心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高血压作为影响全球数十亿人
转自:医学界
醛固酮失调参与高血压发生发展,靶向干预醛固酮合成,或为高血压防治带来新希望。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盛会(ESC 2025)于8月29日至9月1日如期而至,全球心血管领域的目光聚焦于西班牙马德里。这场汇聚全球顶尖专家的学术盛宴,以心血管领域前沿临床研究与革新治疗技术为核心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其中,高血压作为影响全球数十亿人健康的慢性疾病,始终是临床关注的核心方向,此次大会亦有多项高血压领域重磅研究成果即将揭晓,有望为全球防治工作提供新路径。为深度解读相关前沿动态、剖析中国高血压诊疗现状,现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传递前沿学术观点。
血压控制不佳危害深远:从心肾损伤到代谢风险,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张宇清教授指出,血压升高可引起动脉血管系统和其供应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靶器官损害,进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心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衰竭[1],由此可见血压达标是心脑肾健康的重要一环。目前包括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管理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2025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等国内外权威指南,均给出了详细的降压目标,虽有一定区别,但整体策略趋于更严格的血压控制。例如,在近期发布的ACC/AHA发布了高血压管理指南中[2],建议大多数成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至
尽管有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可供使用,但许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仍未得到控制,为其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前公布的EnligHTN研究数据显示,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接受≥2种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佳患者比例也较高。尤其是英国,血压控制不佳患者比例高达74%,其后依次是美国(69%)、德国(53%)、西班牙(47%)、以色列(35%)[3]。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现状仍十分严峻,2012-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仅16.8%[4]。
本次ESC2025大会上再度公布了一项基于EnligHTN研究的分析,探讨了控制不充分的高血压的心肾和代谢结局风险[5]。我们可以从这个研究中看出未控制高血压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该研究纳入了2018-2023年间超过30万名确诊高血压且接受≥2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至少30天(基线)的患者,其首次血压测量值高于目标血压(美国:≥130/80mmHg;英国、西班牙、以色列:≥140/90mmHg)被视为控制不佳,低于目标血压则被视为控制良好,随访时间为1-5年。
研究结果显示,在英国和以色列,调整后的风险比(HR)显示,英国发生心梗、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分别风险增加16%、52%、204%;以色列发生心肌梗死、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分别风险增加28%、22%、97%。在所有国家中,均观察到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美国增加15%、西班牙增加40%、英国增加23%、以色列增加13%。
从结果来看,张宇清教授认为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发生不良心肾和代谢结局(如心梗、卒中、终末期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且随访时间越长,风险增加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较短的随访时间还可能低估了某些国家患者发生其他心肾结局的长期风险。尽早识别并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对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长期心肾结局至关重要。
醛固酮:高血压发病的关键“推手”,
分型诊治需聚焦其生理机制
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肾脏水钠排泄受损导致的水钠潴留,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活化、内分泌失调、醛固酮过度增多等。张宇清教授指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明确指出[4],应针对高血压的病因纠正和治疗,即通过分型制定方案,强调基于病因指导有效的个体化治疗。
其中醛固酮作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主要分泌的盐皮质激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组成,其可通过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在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多的醛固酮会持续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引发了不良的病理生理效应,主要包括血管炎症、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包括心脏在内的各种靶器官的间质纤维化。
张宇清教授谈到,ESC 2025上的许多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醛固酮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例如,ESC大会上的一项研究探索了700多名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肾素和醛固酮水平相关的高血压表型[6]。该研究根据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浆醛固酮浓度,将患者分为四组:高肾素和高醛固酮组、低肾素和高醛固酮组、高肾素和低醛固酮组以及低肾素和低醛固酮组。
多项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p。这些发现为针对高血压表型进行分层,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另一项值得关注的是ADEL研究[7],该研究纳入了12030名接受过醛固酮和肾素检测的高血压成人患者。研究中将醛固酮失调定义为醛固酮-肾素比值(ARR)≥27.7pmol/mIU,并分析了ARR水平与快速肾功能下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全因死亡率的关联。研究结果提示了醛固酮失调的普遍性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12030名高血压患者中,19%(224人)存在ARR≥27.7至pmol/mIU的醛固酮失调,2%的患者ARR≥138.7pmol/mIU,表明醛固酮失调在高血压人群中较为常见。醛固酮失调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包括肾功能下降,即随着ARR水平升高,快速肾功能下降风险显著增加,当ARR≥27.7pmol/mIU、≥138.7pmol/mIU、≥225.8pmol/mIU时,调整后风险比(aHR)分别为1.49、2.47、2.40。此外,ARR≥138.7pmol/mIU和≥225.8pmol/mIU时,心血管事件aHR分别为1.75和2.19。
张宇清教授表示,该研究首次在较大规模的高血压人群中证实,醛固酮失调与不良临床结局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肾功能下降风险的升高在各阈值下均较显著,而较高水平的醛固酮失调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这一发现提示,醛固酮失调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一定普遍性,且需要关注醛固酮失调对高血压患者不良心肾预后影响。
既往国内研究也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醛固酮水平升高与心脑血管风险相关[8]。总之,国内外研究数据都提示醛固酮失调与血压升高和不良临床结局呈正相关,尤其在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失调是一个突出的病理生理问题。然而,既往的降压药物无法靶向降低醛固酮水平。因此,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出现或可为所有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总结
在ESC 2025这场学术盛会的背景下,张宇清教授的深度分享为高血压领域的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清晰指引。从中国高血压“三率”偏低的现实困境,到未控制高血压引发的多器官风险负担,再到醛固酮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核心作用及相关研究对分型治疗的推动,访谈内容既立足临床实际,又紧扣前沿动态。以上专业观点不仅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清晰地认识当前高血压防治的重点与挑战,更明确了“靶向干预醛固酮”“个性化诊疗”等未来发展方向。相信此次访谈传递的学术成果,将进一步推动高血压领域的诊疗革新,为提升全球高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心肾预后、减轻疾病社会负担提供重要助力,也为后续临床研究与实践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小调研
专家简介
张宇清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高血压联盟 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学部主任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 副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副会长
国际高血压学会亚太地区顾问团 主席
世界高血压联盟 特别大使(Special Ambassador)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副主编,Journal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Research、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等杂志编委
2005-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肥胖症诊疗指南写作组成员
参考文献:
[1]马志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5,33(01):1-7.
[2]2025AHA/ACC/AANP/AAPA/ABC/ACCP/ACPM/AGS/AMA/ASPC/NMA/ PCNA/SGIM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Hypertension. 2025 Aug 14.
[3]Medication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sights from the EnligHTN study. 2025. ESH.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4,32(7):603-700.
[5] Risk of cardiorenal and metabolic outcomes in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hypertension: insights from the ENLIGHTN study. ESC 2025.
[6] High plasma renin and aldosteron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a unique phenotyp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ESC 2025.
[7] ADE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linical outcomes of aldosterone dysregulation. ESC 2025.
[8] Cai X, Song S, Hu J, et al. Association of the trajectory of 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with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cohort study. Sci Rep. 2024 Feb 28;14(1):4906.
本文受访专家:张宇清教授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审批编码:CN-167446 过期日期:2026-03-03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