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鹊桥、星语、诗词……七夕勾勒的意境,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传统浪漫表达;互动、仿真、智能……AI是穿梭于代码与数据间的现代科技,重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
导 读
鹊桥、星语、诗词……七夕勾勒的意境,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传统浪漫表达;互动、仿真、智能……AI是穿梭于代码与数据间的现代科技,重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
当古老的七夕节日与前沿的AI技术相遇、共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8月28日,七夕前夕,央视网携手快手可灵AI打造的《AI心动夜》AIGC直播晚会播出。凭借独特创意、创新表达,节目迅速出圈。截至目前,《AI心动夜》全网话题阅读量超6亿,节目播放量2793万。
“七夕晚会交给AI,创意绝了!”“科技满满的晚会,太梦幻了。”“AI创造的浪漫,不同凡响。”因为AI含量高,节目也获得网友的喜爱、点赞。
作为央视网首台以“AI视频叙事+传统文化”为核心的AIGC晚会,《AI心动夜》构建“主流媒体+平台技术+头部创作者”的多方共创生态范式,实现了AI与文艺创作、文化传承的融合,展现科技助力文艺创作的无限可能,彰显了“科技向善”的人文温度。
AI加持,拓展文艺表达形式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是文艺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创新内容形态、表达方式,让节目叫好又叫座,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实现传播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统一,是主流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
央视网携手快手可灵AI,以七夕这一中国人传统的浪漫节日为节点、契机,打造了一档融浪漫主题、创新立意、潮流科技为一体的视觉盛宴,展示了文艺节目创新的新可能、新作为。
首先,从主题、立意上看,七夕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浪漫是其文化底色,但《AI心动夜》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独辟蹊径,以“超时空登记处”为核心创意概念,串联起不同维度的情感故事,以科技解码浪漫,用情感连接时空,为观众呈现了一台既有浪漫氛围,又充满科幻色彩的高品质晚会。
《AI心动夜》以来自未来世界的阿牛与小织在前往地球“超时空登记处”的奇幻心动之旅为主线,通过其旅程,徐徐展开一场关于“爱”的跨时空探索,在跨越两千年的守望与“AI”的见证下,讲述一场真爱传奇。
其次,从表达方式上看,《AI心动夜》将文艺创作与AI相结合,通过高AI含量的视频叙事,传递七夕的浪漫、温暖,让节目好看、好玩、充满科技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七夕盛典,和一部新奇、科技范儿十足的文艺精品。
晚会中的节目,绝大多数内容都由AI生成,节目主题突出,画质优美、逼真,以AI技术、视听语言阐释中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爱情叙事。
比如,在AI构建的未来都市中,罗一舟的AI数字人分身演绎充满甜蜜心事的蓝调恋曲《星河告白》,这是一支完全由AI生成内容打造的音乐创意节目。依托可灵AI的多模态生成能力,节目将罗一舟的形象照、歌词意象与晚会“科技浪漫”主题深度融合,创作出一段充满未来甜系风格的MV,构建出一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深情告白。
此外,《AI心动夜》通过AI技术,贯穿古今中外文化元素,连接历史、当代与未来,展示了文艺节目广博的文化视角、表达张力、科幻色彩。《AI心动夜》对AI的运用贯穿于节目始终,既创作、展示了丰富的节目元素,又通过匠心的编排,构建起完整、新颖的叙事逻辑,将AI技术与文艺节目的融合推向新高度、深层次。
比如,《当罗密欧遇上祝英台》将中西经典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结合,以可灵AI构建超现实忘川幻境,借中西经典爱情对话,探讨爱与记忆永恒的话题;《所愿皆成圆》用AI改写“意难平”,圆满了陆游与唐婉、苏轼与王弗、项羽与虞姬、李清照与赵明诚四段悲剧爱情的结局。
诚如其名《AI心动夜》,“AI”一语双关,晚会既是一场以爱为主题的浪漫之夜,也是展示AI能力、创作魅力的高光时刻。
创新融合,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主流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社会瞭望者,也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载体。在新时代,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智慧是主流媒体重要的使命。
近年来,AR、XR、AI技术,电音、说唱、动漫等元素已深度运用到文艺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应用“XR+数字孪生+虚拟制作”技术生成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流行歌曲演绎国宝文物的《我怎么这么好看》、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等节目相继出圈。
这些爆款IP的破圈共同表明,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手段、技术的融合,不仅是文艺节目出圈的标配,更是新时期主流媒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利器。
七夕不仅是浪漫的节日,其背后也蕴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AI心动夜》挖掘七夕背后的婚服文化、城市底蕴、青春记忆,并利用AI技术进行创新性表达、传播,打造了科技与文化深度对话的标杆性活动,以技术赋能和话语重构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转化,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婚服不仅是婚礼的华彩部分,更是礼制、审美与社会风貌的集中体现。其色彩与款式的变迁,也折射出华夏历史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千年婚服秀》以AI数字人贯穿始终,借助流畅运镜与无缝换装,在几分钟内生动呈现中华婚服演变历程——从汉韵庄重、唐风盛华,到宋雅明誓,直至现代多元风格,让观众直观感受婚服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的魅力。
城市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化的容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很多城市都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孕育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它们在岁月的长河里被不断重拾,焕发新的生机。《想你的风吹到了……》以“中国的爱情地图”为概念,创意串联杭州、桂林、西安三座城市的经典爱情传说,打造中国浪漫故事集,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召唤更多城市点亮“中国爱情地图”。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也是当代文化的承载。从流行歌曲、网络游戏的流变到社交媒体的嬗变,互联网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与情感记忆。《我们的8090》以传唱度超高的《老鼠爱大米》为创作蓝本,通过独特的“AI考古人类早期网络文明”创意设定,通过算法重新发掘这首时代金曲,唤起80后、90后共同回忆,展现了互联网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变迁。
婚服、神话传说、流行歌曲,都是文化元素,或蕴含着婚俗文化,或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延伸,或是穿越时空的情感表达介质,《AI心动夜》以AI技术为加持,对其进行创新性表达、传播,再现、生发其文化意蕴与魅力,不仅为节日晚会注入了科技基因,也展现了AI在传播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央视网作为主流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担当。
超越娱乐,展现多重社会价值
既有艺术水平、娱乐价值,又有情感深度与社会温度,这是衡量文艺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准。《AI心动夜》不仅是一档七夕晚会,让观众体验一档别样的七夕盛宴,更是一次寓教于乐、传播知识文化,构建集体记忆、家国叙事的情感链接,展现出超越娱乐的深层次社会价值。
晚会聚焦七夕文化,发挥AI在情感传递、表达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科技成为讲述爱情故事,阐述家国情怀、营造情感共鸣的新载体、新手段,实现“浪漫内核”与“科技语言”的深度融合,让节目超越娱乐,充满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AI的创作温度。
一方面,《AI心动夜》发挥AI的创作、叙事能力,通过构建仿真的表达场景,阐释爱情、浪漫主题,让传统节日亦可潮玩。与此同时,节目还通过真实场景素材,多视角沉浸式呈现,营造浪漫美好的七夕氛围。
《月宫遐思》以驻月工程师在“广寒宫”基地突遇生存危机,意外唤醒沉睡千年的“嫦娥”AI数据流为叙事线索,将斗拱、回纹等传统元素融入月球基地架构,全息界面、机械臂与流线型航天服交织其中,不仅是一次对传统嫦娥神话的科幻重构,更是对古典浪漫的深情致敬。
《岁月里的花》借助可灵AI的情感理解与视觉生成技术,汇集来自普通人的真实爱情瞬间——初次相遇的悸动、浪漫的求婚时刻、充满意义的定情信物,生成细腻流动的油画风格动态影像,是一次集体情感的AI艺术化表达,让爱被看见,让记忆开花。
另一方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AI心动夜》借助AI技术模拟还原烽火岁月的历史场景,致敬英雄、铭记历史,用AI技术为记忆筑起永不褪色的数字防线,让抗战精神在数字时代鲜活起来。
《念念、念念》以左权将军最后一封家书为线索,通过可灵AI生成历史场景与情感画面,再现1942年烽火中的铁血柔情,将家国大义与个人深情有机融合,致敬英雄亦不忘人间至情。
《与妻书》不仅在内容上依托可灵AI完成剧本与视觉的协同生成,更在情感层面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以“亲历者说”的形式,再现了革命先烈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面对丈夫《与妻书》时的痛苦、孤寂、理解与坚守,展现革命时代的爱情不易与先辈的家国情怀。
作为一档视听精品、文艺IP,《AI心动夜》拓展了文艺创作的维度,展示了文艺创新的多元可能,特别是以AI为代表的技术,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加持,增强文艺表达的活力与张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突破时空边界的线上视听盛宴。同时,央视网携手快手的AI实践,也正在打破AI只是冷冰冰的工具的刻板印象,展现出AI的多重积极价值和温情。
来源:传媒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