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上海绿牌为这款“烧油”电车“开了个口子”?我“先定为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8:31 1

摘要:工作日早上7:40的延安路高架上堵得发红。孩子因为发烧,特地请假到儿童医院看病。太太抱着娃,我站在路边滴滴的尾箱旁,婴儿推车怎么也塞不进去。司机摇下窗:“要不你折叠一下?”娃在风里哭,太太脸色比导航还红。本来等待叫车就已经经花费了将近半个小时,好不容易叫来一辆

工作日早上7:40的延安路高架上堵得发红。孩子因为发烧,特地请假到儿童医院看病。太太抱着娃,我站在路边滴滴的尾箱旁,婴儿推车怎么也塞不进去。司机摇下窗:“要不你折叠一下?”娃在风里哭,太太脸色比导航还红。本来等待叫车就已经经花费了将近半个小时,好不容易叫来一辆还遇到这样的尴尬。那一刻我明白:拍不到沪牌、小区装不了充电桩、早高峰打不到车——三件事叠加,就是压垮打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车友群里突然蹦出一条没头没尾的消息:“听说上海绿牌政策出现松动,纯电续航≥400 km的增程车,可能送绿牌,据说是为智己LS6增程版让路。”没官方文件,却精准击中我们的软肋:

纯电怕排队加油;纯油怕拍不到牌照;

增程=加油+充电+绿牌,听起来像作弊?

于是,周末我们把娃扔进安全座椅,直奔离家最近的智己门店——不为别的,只为验证传言是不是“望梅止渴”。

一进门,首先就看到智己LS6增程版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除了我们,还有另一个家庭正在看车。

销售没背配置表,只递过来一瓶冰水:“外面36℃,车里26℃,先降降火。”

先解决“塞娃+塞行李”难题

后备厢打开,我故意不说话,把婴儿推车、露营车、28寸行李箱一口气往里扔。销售在旁边数:1、2、3……8个登机箱的容积,没吹牛。前备箱还能藏两双沾满沙子的沙滩鞋,太太再也不用和脏鞋抢地毯。

副驾“一键躺平”,她拍了张假头等舱照

太太坐进副驾,按下“零重力”按钮,腿托升起,椅背放倒,手机镜头从下往上45°——朋友圈定位:“假装在迪拜。”我坐后排陪娃拼积木,地板纯平,娃爬来爬去不磕下巴。

物理按键保住了中年人的尊严

我对大屏有阴影:老车空调旋钮咔哒咔哒,盲操无压力;新势力动不动三级菜单。智己LS6保留了一排金属按键,风量、温度伸手就摸,冬天戴手套也能拧。主副驾两块屏可以“飞屏”,娃的动画片从驾驶屏“划”到副驾,我再也不用边开车边回头找播放键。

扶手箱里的冰可乐,是夏天的救赎

销售从扶手箱掏出一瓶3℃的气泡水,说到:“11L压缩机冰箱,夏天塞冰牛奶、退热贴,堵车40分钟也不慌。”娃说:“爸爸,它好像哆啦A梦的口袋。”

路线是我故意挑的“上海噩梦”:内环堵、高速飙、乡道颠,全程122 km,车上两大一小+婴儿推车+摄影包,模拟最惨周末。

纯电阶段:4秒破百的推背感,娃笑得像坐过山车

电量100%出发,纯电优先。红绿灯第一个冲出停止线,娃在后面“哇——”地拉长音。销售提醒我:“轻点,电机500多匹。”我瞄一眼续航:450 km(CLTC工况),打8折也够一周通勤。

馈电阶段:发动机说话比副驾轻

电量20%,系统悄悄点着增程器。我和太太同时回头——娃没醒。120 km/h巡航,表显油耗5.8 L/100 km,92号粗粮就能喂饱。噪音?比隔壁日系SUV低半级,娃的呼吸声盖过了发动机。

把电彻底榨干:最后的20 km“极限挑战”

试驾结束前,我调皮地把电量设到“保电0%”,想看看它会不会“罢工”。结果:电量掉到5%,增程器转速略微提高,但车内分贝仪只涨了3 dB,相当于有人在你耳边翻书;空调依旧冷得冻手,副驾的“女王位”还在按摩;最惊喜的是动力:地板电下去,电机依旧能瞬间给出90%的扭矩,高速超车毫不露怯——官方说“馈电零百5秒级”,实测5.9秒,误差完全可以赖体重。

补能:一杯咖啡,续航回血300 km

回程我把电量跑到15%,在虹桥商务区国家电网快充。插枪→点咖啡→取餐,18分钟,表显从80 km跳到365 km。隔壁纯电车主围观:“兄弟,你这什么车?我半小时才补200 km。”

彩蛋:仪表盘上的“小表情”

当电量真的见红,仪表盘跳出一只“电量小狐狸”,眨眼提示:“再不加油我就真睡啦!”娃被逗得咯咯笑,太太拍下照片发闺蜜群:“这比油表亮黄灯可爱多了。”一句话总结:把增程开到“一滴电不剩”,它依旧能让我们一家吹着空调、听着歌、笑着到达——这大概就是普通人对“技术”最朴实的期待。

一圈试驾回来,我拿着加油和充电的账单,对比着仪表盘的小计数据算了一笔账:

按照这样的能耗下来,假如一年跑1.5万km,电费+油费+保险≈1.1万元。同等里程,地铁+打车+租车至少1.5万,还没算下雨天的溢价。

离开前,销售递来预订单:“现在下订,预计6-8周提车。政策若收紧,优先排产上海订单。”我犹豫两秒,想起早上路边那辆塞不下推车的滴滴,想起太太冬天抱着娃在风里等车,想起自己9个月拍牌连“入围价”都没摸到——于是签字,选了24.99万的中配。多花的2万,换来冬天提前热好的座椅、娃午睡时不刺眼的遮阳帘、以及一张可能免费、也可能价值九万的绿色沪牌。

出4S店时,销售冲我眨眨眼:“今晚别回消息,陪家人。”车驶出园区,增程器低吟,空调26℃,副驾太太在选音乐,后排娃抱着小毯子,嘴角挂着可乐味的笑。

我突然明白:

所谓选车,不是选参数,而是选一个能让家人安心睡觉的角落。

至于绿牌政策?随它吧,至少今晚,我们不再被早高峰的风吵醒。

来源:良玉之音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