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酒泉市肃州区西梅迎来丰收季,一颗颗紫色“金果”成为群众的“致富果”。近年来,肃州区依托祁连山北麓雪水灌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林果产业发展赛道上持续发力,既丰富了群众的“果篮子”,又筑牢了生态屏障,更为建设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注
金秋九月,酒泉市肃州区西梅迎来丰收季,一颗颗紫色“金果”成为群众的“致富果”。近年来,肃州区依托祁连山北麓雪水灌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林果产业发展赛道上持续发力,既丰富了群众的“果篮子”,又筑牢了生态屏障,更为建设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金佛寺镇观山口村的西梅种植基地,连片的西梅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紫红色西梅,饱满的果实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微风拂过,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果农茹作发正背着竹筐穿梭在果树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西梅。
“今年雨水足、光照好,西梅个头比去年大一圈,甜度也更高。”金佛寺镇观山口村西梅种植户茹作发一边将采摘好的西梅放进筐里,一边笑着说道。
“这两年镇上帮我们对接电商平台,还教我们做直播卖货,现在西梅刚摘下来就被订走了,销往全国各地。今年一公斤能卖到5块钱,预计能收入6万多呢!”金佛寺镇观山口村西梅种植户杨志全拿着刚采摘的西梅,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为了让西梅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我们一方面邀请林果专家常态化驻点指导,从苗木选育、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线上订单+线下批发’,全力解决农户‘种得好、卖不出’的难题。”金佛寺镇副镇长候选人张琳介绍道。
在金佛寺镇果农喜笑颜开的同时,与其相邻的丰乐镇前所村千亩林果示范基地同样迎来了西梅丰收季。丰乐西梅堪称“内外兼修”。外观上,它自带“高级感”,果实呈玲珑别致的卵圆形,果皮是浓郁的紫红色,深邃又鲜亮,仿佛把祁连山的晚霞揉进了果肉里;凑近能闻见淡淡清香,咬下更是惊喜,清甜纯粹的汁水在舌尖迸发,一颗接一颗停不下来。
“今年气候好,西梅产量高,截至现在我家已经摘了5000公斤,收入差不多3万元,今年的收成好着嘞!”看着一筐筐装满的西梅,种植户靳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于西梅种植户来说,这颗紫红色的西梅,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丰乐镇计划依托千亩林果示范基地发展“采摘游”,游客们在亲手摘下新鲜西梅、体验田园乐趣的同时,品味当地的农家美食,让“甜蜜产业”串联起乡村旅游,带动更多人实现增收。
作为全区林果产业大镇的西洞镇,这两天,在罗马村的西梅种植园里,果农们也在熟练地采摘着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西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以来,西洞镇组织农技人员常态化下沉田间,开展疏花疏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管理等实操指导,帮助果农科学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过去种庄稼全凭老经验,现在农技员手把手教技术,西梅长得又大又甜,市场上特别抢手!”西洞镇罗马村西梅种植户李建国说道。
近年来,西洞镇聚焦产业链增值,创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由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去年西梅鲜果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8元,直接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有了保底收购政策,我们不用愁销路,大伙儿种西梅的干劲更足了!”西洞镇罗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常生俊的话,道出了西洞镇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的关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西洞镇西梅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亩产稳定在1500公斤以上,西梅产业已成为西洞镇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载体。每年9月西梅成熟季,还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形成“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截至目前,肃州区西梅种植面积已达到6380亩,挂果面积3381亩,亩产1500—2000公斤,亩收入可达1.2万元,西梅已然成为全区林果产业强劲的增收引擎。未来,肃州区将推动西梅产业向“种植提质、销售多元、效益提升”方向发展,继续坚持以西梅为优势林果,桃、杏、梨、苹果为补充的肃州区特色林果发展思路,加快传统林果逐步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生态旅游优势转变,努力实现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更多“肃州果香”飘向全国!
来源:肃州区发布